2020年11月30日11:14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發展問題上作出的重要論斷。新時代新階段,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應對百年大變局的戰略部署。當今時代主題仍然是和平與發展,我國發展仍然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風險隱患層出不窮。一段時間以來,個別國家奉行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使得全球化遭遇逆流,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國際格局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強。在此情況下,我們必須堅持道路自信,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做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當前,特別需要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大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帶動國民經濟整體效率和效益的提高,進一步增強綜合國力和產業競爭力,改變我國經濟“大而不強”的局面,提高抗御外部風險的本領能力,牢牢把握國際斗爭的主動權。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適應新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改革開放40多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目前正處在從中等收入國家繼續向上躍升的重要階段。但是,由于受思維慣性、路徑依賴、低端鎖定和創新瓶頸等影響,在進一步發展中出現了轉型升級困難,新舊動能轉換處于膠著狀態,一些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的風險挑戰嚴峻復雜,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所以,適應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突破和超越傳統發展模式的積弊和短板,迫切需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來推動發展。總之,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為實現發展轉型和產業升級提供倒逼機制,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要求。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穩步提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如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在發展程度上差距較大,農業農村、生態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短板明顯。
為此,我們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發展質量和效益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在創新發展、提升效益、補齊短板上下功夫,積極回應廣大群眾的期盼,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居住、社保、環境、安全等突出問題,努力提供更優質產品和更舒心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和高端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路徑。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偉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偉大變革,為繼續發展積累了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在此背景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國“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對照現代化國家發展目標,以及發達國家現代化發展水平,正如公報所言,“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歸結起來就是“大而不強”的特征明顯。
為此,我們必須在壯大實體經濟上聚焦聚力,形成優質高效和多樣化的供給體系,讓產品和服務的品牌形象立起來、強起來,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供給的質量、效率和競爭力,從而在新時代新階段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贏得主動,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物質和制度基礎。(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王鎖明)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12月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乘用車市場日均零售為6.2萬輛,同比增長5%,環比增長3%。中汽協數據顯示,10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雙雙超過16萬輛,分別達16.7萬輛和16.0萬輛,單月產銷量刷新今年以來最高紀錄,環比增長19.6%和13.9%,同比增長69.7%和104.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優化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對此,我們要不斷夯實適應國際新規則的國內基礎,化挑戰為機遇,將自身實力轉化為制度性話語權,不斷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新發展理念是相互貫通、具有內在聯系的整體,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層面的。我們要堅持系統觀念,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提高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當地時間11月30日,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在簡報會上表示,紐約州已經進入應對新冠疫情的新階段,并宣布系列緊急措施以支持醫院應對患者激增,“目前我們進入了新冠戰役的新階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云課》時表示 ,從“十四五”開始,我國將進入新的階段,科技創新將成為第一動力。節目通過邀請各領域的權威專家,緊扣五中全會精神要義,結合各自研究領域,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富有個性的表達,給網民帶來耳目一新的知識盛宴。
2020年11月19日至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先后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和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世界看到,在中國開啟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一幅有著和平繁榮美好未來的亞太新圖景正在展開......
大會成果展示廳內,服裝生產“柔性制造”、無人駕駛車輛、智慧港口、智慧礦山等一系列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的應用場景集中亮相。在加快設施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方面,肖亞慶表示,將全面推進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完善標識解析體系布局。
20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題為《攜手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時強調,我們要以開啟亞太經合組織2020年后的合作愿景為新起點,開啟亞太合作新階段,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 當然,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黃奇帆也強調:這絕不意味著我們要“關起門來”。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歡迎各方把握中國發展新機遇。
放眼未來,中國與亞太的關系只會更加緊密,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中國的對外合作將不斷深化。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堅持開放包容、堅持創新增長、堅持互聯互通、堅持合作共贏,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