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3日11:59 來源:經濟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中國早已是世界的中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相互依存,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也緊密相連。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作為一個致力于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大國,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更大更堅實的步伐,同時也能為世界各國共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創造更多更好機遇。
以暢通國內大循環形成發展新優勢
全球政治經濟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逆全球化現象加劇,有的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良性互動也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我們需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推動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國內大循環的主體作用,同時為國際循環輸入持續動力。
先看國際上,受各種逆全球化政策和行動的影響,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長乏力。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和一些國家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2020年國際貿易與投資增長都出現大幅下滑。再看國內,我國國內大循環的基礎日益鞏固。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完善的國內產業鏈,擁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經濟增長空間十分廣闊。同時,支撐經濟發展的科技實力穩步提升。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面向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將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通過激發國內市場活力和推動高新技術的自主創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還要看到,我國國內循環的帶動作用在不斷提升。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盡管受到疫情沖擊,中國經濟依然表現出較強的韌性。據2020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遠高于世界經濟增速。當前,我國經濟正呈現持續向好的增長態勢,而隨著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我國對外部環境的塑造力也將持續提升。外部環境不再主要取決于外部已有的基礎或條件,而是更多取決于我國自身的選擇和行動。
以國內國際雙循環優化全球資源配置
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成功實踐已經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高水平開放是國家發展繁榮的必由之路。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中國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滯,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因此,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們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需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進一步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促進世界經濟增長。
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經濟全球化使資源配置從一國內部擴大到全球范圍。在此過程中,全球資源配置的效率不斷提升,并推動世界經濟持續增長。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也是資源配置效率逐步提升的過程,中國經濟的長期高速增長充分反映出中國市場較高的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實現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這本身就是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吸收外資占全球跨境直接投資(FDI)的比重為9.2%,今年有望繼續穩中趨升。“十三五”時期中國吸引外資總規模將達6900億美元左右,年均引資規模比上一個五年時期增加超100億美元。
更好分享中國發展機遇。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追求中國發展的“一枝獨秀”,而是要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一方面,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任何時候都不會動搖。中國向世界大開開放之門,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順風車。同時,中國還積極主動擴大進口,搭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臺,不斷提高進口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中國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堅持促進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全球發展。
更好促進世界經濟良性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促進世界經濟的良性循環中實現更加強勁和可持續的發展。在貿易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進口市場。2019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1.54萬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同時,中國已經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伙伴。在投資方面,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外資流入均居全球第二,雙向良性互動效應日益增強。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369.1億美元,2.75萬多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88個國家(地區)設立4.4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向投資所在地繳納各種稅金總額達560億美元,雇用外方員工226.6萬人。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優化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以高水平開放推進國內國際市場對接
新發展格局是國內國際市場更加深度對接的發展格局。一方面,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加強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環節的國內市場依托,打通國內經濟循環的堵點,不斷創造對接國際市場的基礎和條件;另一方面,要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推動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打通國際循環,實現共同發展。
一是打通國內經濟循環堵點。實現國內大循環的暢通,關鍵在于找準并打通國民經濟各個系統、各個環節的堵點,從根本上消除影響內需潛力釋放的各種障礙。在宏觀層面,針對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節點存在的連接不暢等問題,要精準施策、逐個突破,形成相互銜接、有機聯系、全面暢通的循環鏈條;在微觀層面,對企業產品設計、生產、運輸、銷售、存儲等環節存在的各種限制和障礙,要依法清理,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同時,還要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打破妨礙不同區域間企業公平競爭的各種障礙。
二是夯實國際互聯互通基礎。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關鍵在于推動全球互聯互通。互聯互通,既包括硬件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包括規則、機制和平臺等軟件與人員交流的互聯互通。為此,必須依托高水平的全球共同開放,推動全方位的全球互聯互通,幫助相關國家打破發展瓶頸、破除阻礙互聯互通的各類障礙,不斷為世界經濟增長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創造條件。
三是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是對接現有國際通行規則、不斷推動構建以規則為導向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開放,是我國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新階段要求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國際規則的普遍適用性的提高,國際規則日益成為決定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的重要影響因素。對此,我們要不斷夯實適應國際新規則的國內基礎,化挑戰為機遇,將自身實力轉化為制度性話語權,不斷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歐盟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歐盟27個成員國與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287億歐元,同比增長約2.6%。歐盟中國商會會長周立紅表示,疫情給歐盟經濟造成沖擊,也給在歐中資企業帶來挑戰,但中資企業深耕歐洲市場的信心和決心沒有改變。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作重要講話。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強調,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作重要講話。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習近平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視頻會見時再次強調:“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需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
日前,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2019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對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數據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截至2019年底,中國超2.75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88個國家(地區)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4.4萬家,全球80%以上國家(地區)都有中國的投資,年末境外企業資產總額7.2萬億美元。
盡管頻頻遭遇貿易保護主義干擾,又疊加疫情沖擊,但中國多年發展所形成的完備制造業體系、優良營商環境以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要素優勢,短期內都是無法被替代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世界格局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抬頭的當下,堅持捍衛多邊主義是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聲。
通過擴大引進外資,構建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對于我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全球跨境直接投資大幅下降,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四葉草”靜候八方賓客。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四葉草”靜候八方賓客。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四葉草”靜候八方賓客。
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盛大開啟。1分鐘,中國進出口約5700萬元;1小時,中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近7家;1天,中國對外直接投資3.92億美元……由此可見,中國經濟的活力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正在與日俱增。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二屆進口博覽會是中國主辦的一場重要國際盛會,也是今年主場外交的收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