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9日11:05 來源:經濟日報
盡管頻頻遭遇貿易保護主義干擾,又疊加疫情沖擊,但中國多年發展所形成的完備制造業體系、優良營商環境以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要素優勢,短期內都是無法被替代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世界格局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抬頭的當下,堅持捍衛多邊主義是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聲。指望以封鎖打壓的辦法逼迫中國屈服,過去不靈光,現在沒效果,以后也不會起啥作用。
我國利用外資仍處戰略機遇期
盡管有海外輿論習慣性唱衰中國經濟,但本周發布的一些宏觀經濟數據還是讓那些破綻百出的謠言不攻自破。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貨物出口同比增速實現年內首次轉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接近轉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重返增長通道……中國經濟強勁復蘇和超預期表現,不僅成為全球經濟的一抹亮色,也為世界經濟走出低迷注入了動力。
在眾多數據中,利用外資和對外直接投資這兩組數據引人矚目。9月16日,商務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得益于中國經濟持續轉型發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近年來實現了快速增長。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蟬聯全球第二,存量保持全球第三。
對此,肯定有人要問:既然中國經濟“不差錢”,為何政府還要花如此大力氣去擴大引進外資呢?眾所周知,資本須通過流動來獲得更高的回報率。中國經濟持續多年高增長,讓國內有了充裕的資本積累,自然需要流向海外市場來獲取更大收益。從某種意義上看,中國從改革開放初期單純引進外資,到如今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并重同行,正是中國經濟邁向更高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
客觀上說,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包括外資在內的外部要素對我國經濟的促進作用有所減弱,但這并不意味著外部要素就不重要了。相反,通過擴大引進外資,構建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對于我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全球跨境直接投資大幅下降,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但隨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我國利用外資的形勢逐步回穩。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890億美元,雖同比下降0.3%,但降幅已呈逐月收窄態勢,利用外資形勢總體要好于預期。
上述利用外資數據的變化,表明中國仍是全球投資熱土之一。盡管頻頻遭遇貿易保護主義干擾,又疊加疫情沖擊,但中國多年發展所形成的完備制造業體系、優良營商環境以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要素優勢,短期內都是無法被替代的。來自上海美國商會的一份最新報告稱,大部分美國企業仍持續看好中國市場,78.6%的受訪企業表示不會轉移在華投資,這一數字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1%;中國歐盟商會的報告也顯示,歐盟企業在華投資情況總體穩定,只有約一成受訪企業考慮外遷或改變投資計劃,這一比例接近10年來最低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我國利用外資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形勢下,通過吸引外資實現全球資源特別是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將成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吸引外資的新使命。從這個視角看,我國利用外資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一方面,積極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拓展市場,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另一方面,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外資來華發展打造更優的營商環境。可以肯定的是,以“雙輪驅動”打造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仍將是中國經濟長期不變的政策基調。
營商環境競爭力就是國際競爭力。疫情大考暴露出我國營商環境仍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未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營商環境怎么提升?李克強總理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上給出了答案:“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創造力,“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質量,“服”要服出便利、服出實惠。要打造更優開放環境,使中國開放的決心讓外商放心、開放的政策讓外商受惠。
單邊主義沒有任何出路
9月14日,中德歐領導人共同舉行視頻會晤,為下階段中歐關系規劃方向,確定重點領域。
在此次會晤中,中歐一致同意加強溝通協調合作,深化互信,實現互利共贏,堅持維護多邊主義。有分析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世界格局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抬頭的當下,堅持多邊主義有助于推動中歐雙方關系邁向更高水平,更加有效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符合雙方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疫情發生以來,中歐就抗疫和全球衛生合作保持緊密聯系,為彼此經濟恢復提供了極大助力。歐盟統計局9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歐盟和歐元區7月份工業生產環比均增長4.1%,月同比降幅連續3個月收窄,略好于市場預期。同一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發布新聞公報說,今年第二季度,大多數二十國集團(G20)成員經濟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下降,中國成為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成員。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正以實際行動和進展,為國際社會抗擊疫情、恢復經濟、維護正義注入更多正能量。
堅持捍衛多邊主義是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聲。9月15日開幕的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調,在面臨諸多威脅與挑戰,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際,國際社會更應堅定捍衛多邊主義,抵制單邊主義。第75屆聯大主席沃爾坎·博茲克爾當天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被一些人用來為單邊行動辯護,從而削弱基于規則的國際體系,“任何國家都無法單獨應對這一流行病。單邊主義只會進一步加劇這一流行病”。
遺憾的是,這樣的警告對美國一些人而言依舊是不值一提的“耳旁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的“調子”似乎更響了。比如“強制技術轉讓”,本屆美國政府一方面不停拋出所謂“中國強制技術轉讓”的說辭,另一方面卻打著“保護數據安全”的招牌,強制中國互聯網企業出售,這不是強盜做派又是什么?至于這些年美國毫無商業底線對華為“圍追堵截”就更不用提了。
一方面是世界上多數國家對捍衛多邊主義的呼吁,另一方面則是美國等少數國家對單邊主義的執念。看上去似乎是道選擇題,實際上單邊主義沒有任何出路。
就拿美國政府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封鎖打壓來說,中方這兩天已經清晰地表明了態度。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9月16日表示,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我們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指望以封鎖打壓的辦法逼迫中國屈服,過去不靈光,現在沒效果,以后也不會起啥作用。
反而是美國政府自己,有些問題恐怕要認真掂量掂量。美國財政部1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財年(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前11個月,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已高達3萬億美元,遠超國際金融危機陰影下2009財年同期水平。
債臺高筑卻又找不到正確解決辦法會有什么后果?歷史書里寫得明明白白。至于說想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辦法來徹底解決國內問題,那是邪路更是死路。
說來說去,其實就一句話:多邊主義是當下唯一的正確選擇。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ID:jjrbwx)、經濟日報
記者:顧陽 連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優化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對此,我們要不斷夯實適應國際新規則的國內基礎,化挑戰為機遇,將自身實力轉化為制度性話語權,不斷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歐盟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歐盟27個成員國與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287億歐元,同比增長約2.6%。歐盟中國商會會長周立紅表示,疫情給歐盟經濟造成沖擊,也給在歐中資企業帶來挑戰,但中資企業深耕歐洲市場的信心和決心沒有改變。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作重要講話。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強調,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作重要講話。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習近平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視頻會見時再次強調:“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需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
日前,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2019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對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數據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截至2019年底,中國超2.75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88個國家(地區)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4.4萬家,全球80%以上國家(地區)都有中國的投資,年末境外企業資產總額7.2萬億美元。
通過擴大引進外資,構建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對于我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全球跨境直接投資大幅下降,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四葉草”靜候八方賓客。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四葉草”靜候八方賓客。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四葉草”靜候八方賓客。
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盛大開啟。1分鐘,中國進出口約5700萬元;1小時,中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近7家;1天,中國對外直接投資3.92億美元……由此可見,中國經濟的活力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正在與日俱增。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二屆進口博覽會是中國主辦的一場重要國際盛會,也是今年主場外交的收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