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8日10:56 來源:經濟日報
通過擴大引進外資,構建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對于我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盡管頻頻遭遇貿易保護主義干擾,又疊加疫情沖擊,但中國多年發展所形成的完備制造業體系、優良營商環境以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要素優勢,短期內都是無法被替代的
盡管有海外輿論習慣性唱衰中國經濟,但本周發布的一些宏觀經濟數據還是讓那些破綻百出的謠言不攻自破。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貨物出口同比增速實現年內首次轉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接近轉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重返增長通道……中國經濟強勁復蘇和超預期表現,不僅成為全球經濟的一抹亮色,也為世界經濟走出低迷注入了動力。
在眾多數據中,利用外資和對外直接投資這兩組數據引人矚目。9月16日,商務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得益于中國經濟持續轉型發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近年來實現了快速增長。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蟬聯全球第二,存量保持全球第三。
對此,肯定有人要問:既然中國經濟“不差錢”,為何政府還要花如此大力氣去擴大引進外資呢?眾所周知,資本須通過流動來獲得更高的回報率。中國經濟持續多年高增長,讓國內有了充裕的資本積累,自然需要流向海外市場來獲取更大收益。從某種意義上看,中國從改革開放初期單純引進外資,到如今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并重同行,正是中國經濟邁向更高階段的一個重要標志。
客觀上說,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包括外資在內的外部要素對我國經濟的促進作用有所減弱,但這并不意味著外部要素就不重要了。相反,通過擴大引進外資,構建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對于我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全球跨境直接投資大幅下降,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但隨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我國利用外資的形勢逐步回穩。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890億美元,雖同比下降0.3%,但降幅已呈逐月收窄態勢,利用外資形勢總體要好于預期。
上述利用外資數據的變化,表明中國仍是全球投資熱土之一。盡管頻頻遭遇貿易保護主義干擾,又疊加疫情沖擊,但中國多年發展所形成的完備制造業體系、優良營商環境以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要素優勢,短期內都是無法被替代的。來自上海美國商會的一份最新報告稱,大部分美國企業仍持續看好中國市場,78.6%的受訪企業表示不會轉移在華投資,這一數字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1%;中國歐盟商會的報告也顯示,歐盟企業在華投資情況總體穩定,只有約一成受訪企業考慮外遷或改變投資計劃,這一比例接近10年來最低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我國利用外資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形勢下,通過吸引外資實現全球資源特別是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將成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吸引外資的新使命。從這個視角看,我國利用外資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一方面,積極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拓展市場,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另一方面,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外資來華發展打造更優的營商環境。可以肯定的是,以“雙輪驅動”打造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仍將是中國經濟長期不變的政策基調。
營商環境競爭力就是國際競爭力。疫情大考暴露出我國營商環境仍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未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營商環境怎么提升?李克強總理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上給出了答案:“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創造力,“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質量,“服”要服出便利、服出實惠。要打造更優開放環境,使中國開放的決心讓外商放心、開放的政策讓外商受惠。(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顧 陽)
“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化妝品市場,我們持續開發中國市場的經營戰略不會改變。11月6日,觀眾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消費品展區的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展臺觀看彩妝教學演示。
改革開放不僅讓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更讓“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的觀念深入人心。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不僅讓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更讓“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的觀念深入人心。
(記者羅珊珊)16日,記者從商務部獲悉:1—10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00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增幅比1—9月提高1.2個百分點,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從單月情況看,10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1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3%,連續7個月實現同比增長。
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
10月28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7日發布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同比下滑49%,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規模相對保持了韌性。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外資逆勢增長既是外界對中國發展前景投下的信任票,也是中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交出的成績單。
在最近公布的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中,外貿指數十分亮眼: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0.7%。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與東盟國家進出口穩步增長,1月至8月雙邊貿易額為4165.5億美元,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4.6%。
關于中國經濟數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副主任肯尼斯·康近日表示,中國經濟迅速恢復增長主要得益于兩個因素,一是疫情防控措施,二是支持復蘇的宏觀經濟政策措施。在今天(22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就此表示,關于中國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我這兩天已經多次介紹了情況。
“十三五”期間,我國市場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連續4年修訂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清單條目壓縮幅度逾64.5%。我國持續降低關稅,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實際利用外資5.6億美元,而漯河及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貢獻近3億美元,為全省穩外貿外資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河南省經開區招商引資觀摩會上,河南省商務廳黨組成員、自貿辦副主任陳凱杰的話,讓漯河市及漯河經開區備受鼓舞。
今年年初,受疫情沖擊,我國外貿企業遭遇不少困難,但隨著一系列穩外貿措施落實,我國出口自4月份以來就止跌回升,已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自6月份以來實現進口、出口連續雙增長。顧學明:我們完全有優勢、有能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