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2日17:13 來源:新華社
“中國人的字典里就沒有"不可能"。”
這兩天,看到發生在中國的一件事,再次讓外國網友由衷發出這樣的感慨。
7月17日上午,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段全部貫通,中國在基建領域又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起于福建省長樂市,至平潭島全長16.34公里。建成后它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大橋上層設計為雙向時速100公里的六車道高速公路,下層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I級鐵路。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元洪航道橋主橋(新華社)
英國《泰晤士報》早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大家伙”,還全方位地做了一番功課。對于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建設難度的描述,《泰晤士報》形容其為“世界級挑戰”。
英媒注意到,大橋所處海峽全年6級以上大風超過300天,是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也被稱為“建橋禁區”。加之這里水深浪高、海床面高差起伏大、巖石硬度巨大,建橋一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挑戰,中國人總有辦法。
比如據國資小新微信公眾號等媒體介紹,工程師們首創“石頭上種樹”,借助“海底掃描”技術,再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亞洲最先進打樁船,將鋼管樁放到預定位置,淺埋入巖,造出一個臨時“板凳”。
待風平浪靜之時,下放預制的圓柱形鋼筋籠,并灌注混凝土,讓鋼管樁“腳下生根”,使“板凳”擴展為7人足球場大小的深水裸巖鉆孔施工平臺,為樁基和橋墩施工提供空間。
“大橋海鷗號”起重船在吊裝一孔簡支鋼桁梁。(新華社)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工作人員慶祝元洪航道橋主橋成功合龍。(新華社)
說到這里,外國網友已經各種瞠目結舌:“天了嚕,中國為什么如此善于建造這個,又打造那個?”
“又一座里程碑?祝賀中國,期待不久的將來再豎豐碑。我已經不再感到驚訝,中國確實是基建領域的"狂魔"。”
還有外國網友在線表白:“我來自印度,但我已經愛上了中國。”
“中國工程師們絕對值得敬佩!”
連通倉山區和濱海新城 福州道慶洲過江通道跨江主橋合龍 余杉芳攝 連通倉山區和濱海新城 福州道慶洲過江通道跨江主橋合龍 余杉芳攝 連通倉山區和濱海新城 福州道慶洲過江通道跨江主橋合龍 余杉芳攝
5月19日,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國家重點工程——鄭(州)濟(南)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主橋鋼桁梁順利合龍。5月19日,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國家重點工程——鄭(州)濟(南)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主橋鋼桁梁順利合龍。
這是5月19日拍攝的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主橋鋼桁梁合龍施工現場。這是5月19日拍攝的施工中的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這是5月19日拍攝的施工中的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無人機照片)。
這是5月19日拍攝的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主橋鋼桁梁合龍施工現場。這是5月19日拍攝的施工中的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這是5月19日拍攝的施工中的鄭濟鐵路鄭州黃河特大橋(無人機照片)。
渝(重慶)利(湖北利川)鐵路龍溪河雙線特大橋上,一列高鐵穿云破霧,駛向遠方。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里,是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前十名中,中國占了八座 9月21日,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鼓嶼門航道橋的鋼桁梁在吊裝中(無人機拍攝)。而備受全世界的關注 9月21日,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鼓嶼門航道橋的鋼桁梁在吊裝中。
8月25日10時18分,洪奇瀝大橋上兩個半月型拱肋完成合龍,精度達毫米級,成功將鋼桁梁柔性拱結構橋梁跨徑提高到360米,創目前世界連續鋼桁梁柔性拱鐵路橋最大跨,合龍精度亦為世界之最。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牧區,同樣有一位堅守畜牧業領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她是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姬秋梅。” 30年來,她帶領團隊完成了牦牛基因芯片的研發;開展了西藏牦牛遺傳資源和多樣性研究;創建了適合西藏純牧區和半農半牧區牦牛育肥模式;
乘坐輪渡從長江北岸的江蘇省南通市到達南岸的張家港市,每次看到正在建設中的滬通長江大橋,閆志剛總會想起杜牧的名句。2006年留校任教,2012年調轉鐵道部工程管理中心,直到擔任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程管理中心滬通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副總工程師兼工程部部長,閆志剛一直都在與橋打交道。
這是施工中的鄭濟高鐵鄭州黃河特大橋(3月3日無人機拍攝)。當日,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鄭(州)濟(南)高鐵鄭州黃河特大橋首件連續鋼桁梁順利架設到位,標志著鄭濟高鐵鄭州黃河特大橋正式進入連續鋼桁梁施工階段。鄭濟高鐵鄭州黃河特大橋主橋及南引橋全長4377米,采用公路、鐵路上下層合建的布置形式,設計4線鐵路、6車道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