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3日19:47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7月13日電(趙竹青)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根據計劃安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計劃于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擇機受控離軌并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西經160度~90度、南緯30度~45度)。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備份目標飛行器基礎上改進研制而成,由實驗艙和資源艙組成,總長10.4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太陽帆板展開后翼展寬度約18.4米,起飛重量約8.6噸,具有與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重要功能。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于2016年9月15日發射入軌,設計在軌壽命2年,截至目前,已在軌飛行超過1000天,平臺及載荷功能正常、狀態良好,受控再入大氣層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按預定計劃扎實穩步推進。天宮二號再入大氣層后,我國將及時對外發布信息、通報有關情況,堅定履行負責任大國的國際義務。
嫦娥五號任務一共持續20多天,總的來說是:一發、一落、一采、一升、一會、一回;其間還涉及探測器的四個組成部分的多次分離組合。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交會對接首先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引力環境。
嫦娥五號任務一共持續20多天,總的來說是:一發、一落、一采、一升、一會、一回;其間還涉及探測器的四個組成部分的多次分離組合。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交會對接首先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引力環境。
……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報道說,以中國古代月亮女神命名的“嫦娥五號”任務,將收集月球土壤,幫助科學家了解更多關于月球的起源和形成。
隨著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中國載人航天闊步邁入“空間站時代”。1986年3月份,楊嘉墀、陳芳允、王大珩、王淦昌4位科學家在《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中列入了載人航天的研究,這個高技術發展計劃后來被稱為“863計劃”。
“十三五”期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圍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制建設等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和重要成果。 目前,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河北雄安新區承擔著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的歷史重任。在為雄安新區起步區配建的容東片區,工人們馬力全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這里的繁忙不舍晝夜。
由太空育種技術培植的超級“太空南瓜”,其中一個“太空南瓜”直徑超過0.7米,高0.8米,重量達170斤。江西省超級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利用航天誘變,選育出了躍恢航0799、躍恢航1698、躍恢航1573等優良恢復系應用于育種。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以下簡稱“長五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載荷組合體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完成技術方案驗證后,長征五號B遙二至遙四任務將先后完成空間站3個艙段的發射任務。
“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偉大事業都基于創新”“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習近平的殷殷囑托,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進方向。2016年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在航天運輸系統方面,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成功實施第三次發射,長征十一號成功進行我國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 此外,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三型新一代運載火箭也將在2020年實現首飛,賦予今年航天任務“新”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