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9日10:02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
2020年1月17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技集團)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了《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以下簡稱《藍皮書》),對2019年的航天科技活動進行全面回顧,并介紹航天科技集團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采樣返回、三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
航天發射次數領跑世界
2019年,世界各國高度重視航天戰略地位,紛紛推進相關戰略部署,世界航天發射活動持續保持高度活躍。據《藍皮書》統計,中國全年共完成34次航天發射任務,發射了81個航天器,發射次數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在發射的載荷數量和質量上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航天科技集團2019年共實施發射27次,包括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海上發射等備受關注的重大任務;研制發射的航天器質量占中國研制發射航天器總質量的91.7%,在宇航企業研制發射火箭次數和航天器總噸位兩個榜單實現‘雙榜’第一。”空間瞭望智庫負責人、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2所所長于淼介紹。
數據還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由航天科技集團研制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累計開展323次發射任務,成功將超過500個航天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航天器數量占中國發射總數量的93.1%,發射航天器質量占中國發射總質量的98.7%,是中國航天運載火箭的絕對主力。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運載能力、發射頻度、成功率、入軌精度和適應能力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于淼強調。
重大航天工程任務蓬勃開展
《藍皮書》指出,2019年,中國航天重大工程和專項穩步推進,年初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開幕,年末以長征五號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首飛試驗星收官,“以一系列標志性工程突破、里程碑式科技創新有力地增強了中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
《藍皮書》對2019年中國航天的科技創新活動進行了歸納。
在空間基礎設施方面,成功發射10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三號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全球覆蓋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成功發射3顆高分衛星,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穩步推進。
在載人航天方面,在軌飛行超過1000天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受控離軌,空間站系統核心艙轉入正樣研制。
在深空探測方面,嫦娥四號取得重要科學成果,嫦娥六號、七號、八號計劃對外公布;成功開展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奠定重要基礎。
在航天運輸系統方面,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成功實施第三次發射,長征十一號成功進行我國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
在國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務蓬勃開展的同時,我國緊跟世界步伐發展商業航天,取得重要進展。《藍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研制發射了超過40顆商業衛星,主要是100千克以下的微納衛星,覆蓋通信、遙感、技術試驗等多個領域。
“這一年的商業航天發射非常活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繼續提供‘拼車’和‘專車’服務,仍是商業發射市場上的一大主力。除‘長征’家族外,航天科技集團推出的商業運載火箭‘捷龍一號’也成功實施首次發射,將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他制造商研制的快舟一號甲、雙曲線一號、OS-M1等商業運載火箭也進行了多次發射,我國商業發射服務進入發展快車道。”于淼點評道。
“超級2020”計劃發射超40次
2020年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航天科技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表示,今年宇航發射任務依然保持高強密度趨勢,呈現出“任務重、發射密度高”等特點。
“重”主要體現為北斗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三個國家重大工程將完成收官。“今年上半年,北斗衛星導航工程將發射兩顆GEO衛星,完成整個北斗三號系統的組網建設。今年還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我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并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高”主要體現在發射密度上。“2020年航天科技集團的宇航發射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余顆航天器,再創歷史新高。”
此外,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三型新一代運載火箭也將在2020年實現首飛,賦予今年航天任務“新”的特點。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每一次發射都牽動著國人的心,去年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為我國后續工程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據尚志介紹,今年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將安排3次發射,分別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此外,2020年航天科技集團還將發射海洋系列、資源三號等多顆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業務衛星,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需求;發射亞太6D、印尼PALAPA-N1、吉林一號、齊魯一號等衛星,實施捷龍一號、長征六號、長征十一號等運載火箭商業發射,滿足國內外商業衛星的應用和發射需求。
(光明日報北京1月18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19日 08版)
嫦娥五號任務一共持續20多天,總的來說是:一發、一落、一采、一升、一會、一回;其間還涉及探測器的四個組成部分的多次分離組合。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交會對接首先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引力環境。
嫦娥五號任務一共持續20多天,總的來說是:一發、一落、一采、一升、一會、一回;其間還涉及探測器的四個組成部分的多次分離組合。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交會對接首先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引力環境。
……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報道說,以中國古代月亮女神命名的“嫦娥五號”任務,將收集月球土壤,幫助科學家了解更多關于月球的起源和形成。
隨著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中國載人航天闊步邁入“空間站時代”。1986年3月份,楊嘉墀、陳芳允、王大珩、王淦昌4位科學家在《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中列入了載人航天的研究,這個高技術發展計劃后來被稱為“863計劃”。
“十三五”期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圍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制建設等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和重要成果。 目前,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河北雄安新區承擔著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的歷史重任。在為雄安新區起步區配建的容東片區,工人們馬力全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這里的繁忙不舍晝夜。
由太空育種技術培植的超級“太空南瓜”,其中一個“太空南瓜”直徑超過0.7米,高0.8米,重量達170斤。江西省超級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利用航天誘變,選育出了躍恢航0799、躍恢航1698、躍恢航1573等優良恢復系應用于育種。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以下簡稱“長五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載荷組合體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完成技術方案驗證后,長征五號B遙二至遙四任務將先后完成空間站3個艙段的發射任務。
“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偉大事業都基于創新”“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習近平的殷殷囑托,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進方向。2016年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他詳細介紹了航天科技集團計劃在2020年實施的重大工程項目: 一是建設長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載人空間站。袁潔從運載火箭、空間基礎設施、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七個方面分析了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