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5日10:1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美國奧里克6月13日電 特寫:洪災與貿易爭端夾擊的春播季給美國農民帶來太多艱難
新華社記者熊茂伶 胡友松
6月9日,在位于美國中部密蘇里州的小鎮奧里克,湯姆·沃特斯接受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在位于美國中部密蘇里州的小鎮奧里克,年過六旬的湯姆·沃特斯指著一片渾濁的水域告訴新華社記者,這里有他的近千英畝(1英畝約合0.4公頃)農田,可惜已被本月初密蘇里河決堤后引發的洪水淹沒。
沃特斯一家七代務農,目前擁有超過3500英畝農田,主要種大豆和玉米,但眼下有一半農田都遭了災。他表示,由于上游蒙大拿州、北達科他州等地水庫還有大量蓄水,需要開閘泄洪,自己受淹的農田估計到整個夏天結束都難以重見天日。
6月9日,在位于美國中部密蘇里州的小鎮奧里克,湯姆·沃特斯走在自己的農田上。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受淹的農田)有可能今年什么也不能種了。”沃特斯無奈地說,他預計洪災將令自己損失幾十萬美元。
自今年3月底以來,美國中西部地區連綿不絕的水患讓沃特斯這樣的農民叫苦不迭,播種進程一再延誤。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上周,全美大約83%的玉米地完成了播種,進度落后于過去5年同期99%的平均水平;大豆播種完成比例為60%,也低于過去5年同期88%的平均水平。
6月10日,在位于美國中部密蘇里州的塔基奧,密蘇里農會會長布萊克·赫斯特從一輛拖拉機上下來。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密蘇里農會會長布萊克·赫斯特告訴記者,如此大范圍、席卷整個中西部地區的嚴重洪災,在他40多年務農的記憶中未曾有過。他表示,即便洪水退去,受淹農田也需等待時日才能讓土壤恢復,這意味著部分農田將錯過整個播種季。
赫斯特說,玉米的最佳播種期已過去一個月,如果現在開始種玉米,今年恐怕僅能實現八成收成;而大豆的播種窗口也在收窄,如果下周還不能完成播種,今年大豆產量也會受到影響。
不僅僅是天災,美國政府挑起的對華貿易爭端更加劇了美國中西部農民的困境。赫斯特說,貿易爭端造成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大幅下降,大豆價格走低,農民收入大打折扣,不少農民面臨經濟困難。
赫斯特表示,過去5年,美國大豆等農作物實現罕見連續豐產,本已造成供過于求,而經貿摩擦降低了中國這個大市場對美國大豆的需求,美國大豆供給過剩更嚴重,“這些因素疊加到一起,讓今年農民的日子不好過”。
6月9日,在位于美國中部密蘇里州的小鎮奧里克,湯姆·沃特斯從一輛拖拉機上下來。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沃特斯原本囤了6萬蒲式耳大豆(1蒲式耳大豆約重27.2公斤),以待價格回暖時出售。但因今春洪水來襲,他不得不及時轉移存貨、低價甩賣,與中美經貿摩擦發生之前的大豆價格相比,損失了約18萬美元。
與許多農民相比,沃特斯還算幸運。據了解,在內布拉斯加、艾奧瓦、密蘇里等州,洪水不僅淹沒了田地,還席卷了部分谷倉,農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來不及搶運的糧食化為烏有。
沃特斯坦言,今年是他務農以來做決定最艱難的一年,度過了很多個“不眠之夜”。他一直期待美中雙方能盡早達成協議解決貿易爭端,但等待的過程讓他焦慮不安。
“一直想啊,可能明天(會達成協議),然后聽到一點好消息,大豆價格就漲了一點,然后期望又落空,價格又跌了,這對于所有農民來說都不容易。”他說。
這是6月10日在位于美國中部密蘇里州的塔基奧拍攝的密蘇里農會會長布萊克·赫斯特的農田。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對于擁有6000英畝農田的赫斯特而言,今春的播種季也很艱難。赫斯特家的農田位于密蘇里州西北角的塔基奧小鎮,往年他通常會一半種大豆,一半種玉米。由于經貿摩擦導致大豆需求減少,赫斯特原本打算今年多種幾百英畝玉米。但持續降雨令他的玉米播種計劃一再推遲,錯過了最佳播種期,而如今如果改種大豆,又將面臨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
為彌補經貿摩擦給農民造成的損失,美國政府去年出臺了約120億美元的農業補貼計劃,為大豆等農作物種植戶提供一定補貼。但沃特斯表示,他去年生產的大豆只得到了部分補貼。
今年5月下旬,美國農業部又宣布向農民提供最高達160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以補償他們在經貿摩擦中遭受的損失。但沃特斯并不指望能很快拿到錢,與政府補貼相比,他更想要的是穩定的市場。
6月10日,在位于美國中部密蘇里州的塔基奧,密蘇里農會會長布萊克·赫斯特走在自己的農田上。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赫斯特也對市場前景表示擔憂。他說,美國政府隨意加征關稅、挑起貿易爭端的行為會讓美國失去“可靠供應商”地位,并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我們將為此付出多年的代價”。(參與記者:高攀、劉杰)
日前,歐盟對約39.9億美元美國輸歐商品和服務正式加征關稅,其中,對飛機及零部件征稅15%,對煙草、堅果、烈酒、摩托車零部件等征稅25%。此次歐盟對美商品和服務加征關稅,是因美國違規補貼波音公司而起。
當地時間10月2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一期《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今年亞洲經濟將萎縮2.2%,明年回升至增長6.9%。肯尼斯·康認為,中國經濟迅速恢復增長主要得益于兩個“強有力”因素:一是強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二是強有力的支持復蘇的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措施。
戈皮納特告訴記者,IMF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出口表現好于預期,以及公共投資帶來刺激效應。談及中國經濟在全球復蘇中的作用,戈皮納特表示,作為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正增長對全球復蘇有溢出效應,對周邊國家及中國的貿易伙伴尤其有益。
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訴求,直指美國政府對華加征的關稅。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及其負責人,主要制定了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清單 蔡開明律師告訴譚主,在美國企業看來,“清單3”和“清單4”加征關稅的理由并非啟動301調查時有關“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的原因。
同樣的,離開中國制造,美國沃爾瑪貨架上空空如也,普通消費者也離不開中國制造,這種情況下,美國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大幅通貨膨脹的困境。而對于中國來說,不接受脫鉤,并不是說離開美國中國就無法生存和發展了,而是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更珍惜外部環境。
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道美媒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在新書里寫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時任領導人通電話時,曾威脅要讓美國退出該組織。去年12月,因美國阻止所有法官提名,WTO上訴機構在原法官任期屆滿后停擺,導致WTO失去了解決貿易爭端的能力。
8月31日,現任世貿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將提前卸任。世貿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在宣布上訴機構將正式停擺后,接受總臺記者全球獨家采訪時表示,他希望世貿組織繼續為維護多邊貿易體系提供支撐。世貿組織成員表示,將繼續推動解決上訴機構停擺等問題,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
(胡舒立 曹海麗)“所有這些事情,最終都將回到同一個根本點上來,即你們如何管理中國崛起的進程。” 9月5日,第八次中歐峰會在北京開幕的當天下午,在長安街旁的中國大飯店20層豪華貴賓室,英國首相布萊爾這樣告訴記者。
日本共同社24日消息,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俞明希24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競選世界貿易組織(WTO)下任總干事。世界貿易組織(WTO)現任總干事阿澤維多此前宣布,將在今年8月31日離職,比原定任期提早一年。
比如,在中國正式加入WTO的前后,業界普遍認為大幅降低關稅和取消進口配額將會給中國的汽車工業帶來巨大沖擊。經濟顯著開放,改革穩步推進,入世使中國進一步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潮流,這不僅改變了中國,更深刻影響了世界、重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