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5日19:10 來源:光明網
海南安定粽子制作方法
外觀上與內地的粽子有所區別,一般的海南粽子呈方錐形,米為精白純正的糯米,餡料多為切方塊的豬腳、新鮮的瘦帶肥肉、咸蛋黃、蝦仁、火腿叉燒、紅燒雞翅,配以美酒、蝦米、精鹽、醬油、姜汁、蒜茸、五香粉、冬菇、枸子、胡椒粉、桔汁、味精攪拌腌制,做出來的粽子軟綿、濃香、味透、餡多,食而不膩,回味無窮。
定安粽子的制作方法較為繁雜,道道工序儼然,絲毫馬虎不得。事先將每片棕葉泡過兩日煮透晾干,逐葉擦凈。再將鐵桶洗凈,浸泡糯米半日至柔軟,淘在簸筐里濾干水,用少許精鹽調勻。早已腌制好的肉餡,色澤已呈金黃褐色,整盆的咸蛋黃圓頭圓腦、橙紅滑溜。
包粽時先將三四片棕葉子鋪開,薄薄地放米一層,肉餡一層,循環三四次,咸蛋黃放置中間。雙手將棕葉一邊合攏折疊,封住斗口,多余的棕葉沿粽子輪廓折回剪齊,用細小麻繩攔腰扎緊,呈瓷實的錐體狀。扎繩很講究技巧,用力要均勻,繩子扎得太松米餡容易泄露,扎繩太緊粽子成歪瓜裂棗狀,外觀煞不好看。 煮粽子十分講究火候,灶下的柴火燒得正旺,火舌熊熊。水滾的時候,粽葉和糯米香氣四溢,蔓延周遭。煮粽時間的長短決定著粽味的濃厚醇香。十幾個小時不斷地加柴添火,按葉加水,煮出來的粽子才夠味道。 定安粽子不僅滿足當地百姓人家的需求,還成為家庭社會交往中的饋贈禮品。因味佳餡美而馳名寶島的定安粽子,越來越受到海南百姓的青睞,年年臨近端午節,張張訂單如約飄飛,人們慕名而來、聞香而至。
廣東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狀如錐子。品種較多,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咸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為餡的什錦粽,風味更佳。
廣東粽子分類
味道區分:咸粽、甜粽
咸粽:咸肉粽、裹蒸棕。
咸粽的內餡有火腿、肥豬肉、咸蛋黃、燒雞、叉燒、燒鴨、栗子、香菇、蝦子等。
甜粽:豆沙粽、枧水粽。
甜粽的內餡則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栗蓉、棗泥、核桃等。
常見的廣東粽子
裹蒸粽:是廣東肇慶的特產,用冬葉、水草包裹,每只重約0.5公斤,其餡以糯米、脫衣綠豆、豬肉為主,或加冬菇,臘腸、咸蛋等做餡料,取大缸用猛火煲7~8小時可食,熱食時清香撲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枧水粽:傳統的枧水粽不加餡料,在糯米中拌入一點枧水,用冬葉直接包出來就是枧水粽。枧水粽最大特點就是米粒不粘不散,肉色金黃透明,脆口不膩,吃時蘸上蜜糖或白砂糖,口感清爽彈牙,還有一股淡淡的枧水香味。高州枧水粽全為民間做法,為粵西風味,非常純正。據介紹,加入枧水的粽子,存放時間相對長久。而且食用少量枧,可平衡人體酸堿度。加上枧水粽口味爽滑,不油不膩。
咸肉粽:是廣東最常見的粽子,呈三角形,多以脫皮綠豆、肥豬肉為餡,糯米為主料,是用粽葉和水草包扎而成。咸肉粽的餡料豐富,有咸蛋黃、香菇、肥豬肉、雞肉、瑤柱等等。
沒錯,粽子最早是用黍米制作而成的,直到唐朝,糯米才開始成為了制作粽子的主要原材料。粽子雖小,卻貫穿古今,展現著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美好;各地粽子食材、口味各異,卻都寄托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承載著大家心中濃厚的民族認同感。
2015年6月20日是我國端午節,而粽子作為端午節的節日食品,也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