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8日07:06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本報訊(記者朱殿勇)3月17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到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調研,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扛穩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服務“三農”的主力軍作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王國生先后到省農科院農作物人工氣候室、經濟作物研究所、小麥研究所、中原學者許為鋼科學家工作室等重點實驗室察看,與研究人員交流,詢問技術優勢、實驗進展,了解我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品質特征、后續加工等情況,隨后與省農科院負責同志,全國人大代表、小麥專家許為鋼等農業科研人員進行座談交流。大家對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如何進一步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等問題深入探討。
王國生指出,我省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寄予厚望,我們要牢記囑托,認清責任,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展現河南的新擔當新作為。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扎實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篇大文章,打造優質品牌,壯大龍頭企業,提高供給質量,加快高質量發展;要深化改革,處理好農民和土地、農民和集體、農民和市民的關系,切實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讓農民在改革中得到更多實惠;要加強政府引導,完善政策措施,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推動河南從“國人糧倉”“國人廚房”到“世界餐桌”的實質性轉變。
兩個“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放在一起,更凸顯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的意義。當前,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脫貧摘帽作為奮斗的新起點,蹄疾步穩地寫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轉換”的下半篇文章。相比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為更高層次的接續性規劃,既要避免“斷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防止“跨越式”的一蹴而就。
題:讓扶貧產品更暢銷、向農業品牌要效益——從農交會熱詞看“三農”發展新態勢 “十三五”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品牌化帶來了生產標準化,推動了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巴拉哈特·杜爾德耶夫,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羅錫文、謝劍平、陳學庚、李德發、金寧一、張守攻、張涌、張佳寶、姚斌、張改平、張新友,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化蘭等參加會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對此,要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通過建強基層黨組織為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政治保證。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首先要求全面改善鄉村硬件基礎設施,增強城鄉基礎設施的協調性,用整體性、一體化思維合理規劃城鄉建設空間布局,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還需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注重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
劉守英表示,在新城鄉中國格局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就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鄉村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家園,通過以工代賑方式激發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積極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共享發展成果。
應引進新的技術人才。人才在智慧農業的應用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當下種田的農民大多為中老年人,這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較差,對新事物的發展不敏感。而青年人才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引進青年人才,并在科技公司及各級農科院的幫助下,才能更好地應用智慧農業,利用智慧農業增產增收,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什么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