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1日17:51 來源:中國常州網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六個“一號文件”,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突然想起一首古詩,是唐代孟浩然寫的《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過年的時候,哪怕是不事農桑的知識分子也將目光投到農業上,這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農業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
辦好農事,關鍵在黨。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不動搖!習近平總書記說,“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制定發展目標任務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穩扎穩打、久久為功。當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導向牢固樹立起來,做到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不打半點折扣。
是否小康,要看老鄉。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必須不折不扣完成好。推進鄉村建設,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發揮好農民主體作用,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對標全面小康的硬任務之一,就是要把穩住糧食生產作為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對于一個有著近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糧食問題須臾不能放松。“天之覆者雖無所至,而地之所容者有限焉。”隨著消費升級,人們的需求已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要達到這一目標,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前提。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讓我們奮力譜寫決勝全面小康的“三農”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周二中)
兩個“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放在一起,更凸顯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的意義。當前,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脫貧摘帽作為奮斗的新起點,蹄疾步穩地寫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轉換”的下半篇文章。相比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為更高層次的接續性規劃,既要避免“斷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防止“跨越式”的一蹴而就。
題:讓扶貧產品更暢銷、向農業品牌要效益——從農交會熱詞看“三農”發展新態勢 “十三五”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品牌化帶來了生產標準化,推動了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巴拉哈特·杜爾德耶夫,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羅錫文、謝劍平、陳學庚、李德發、金寧一、張守攻、張涌、張佳寶、姚斌、張改平、張新友,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化蘭等參加會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對此,要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通過建強基層黨組織為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政治保證。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首先要求全面改善鄉村硬件基礎設施,增強城鄉基礎設施的協調性,用整體性、一體化思維合理規劃城鄉建設空間布局,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還需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注重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
劉守英表示,在新城鄉中國格局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就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鄉村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家園,通過以工代賑方式激發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積極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共享發展成果。
應引進新的技術人才。人才在智慧農業的應用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當下種田的農民大多為中老年人,這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較差,對新事物的發展不敏感。而青年人才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引進青年人才,并在科技公司及各級農科院的幫助下,才能更好地應用智慧農業,利用智慧農業增產增收,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什么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