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4日20:20 來源:中國網(wǎng)
問津書院
“一聲問津,千古回響”問津書院,坐落于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舊街孔子河村孔子山南麓,與歷史文化名城黃岡市接壤。始建于西漢時期,是我國唯一以《論語》“孔子使子路問津”典故而命名的書院。據(jù)資料記載,公元前164年漢文帝時期,當?shù)匕傩赵诳鬃由礁浇诔鲆粔K石碑,碑上刻有“孔子使子路問津”八個秦隸體大字,為紀此事,淮南王劉安下命就此建亭,將石碑立于亭內(nèi),同時在此修建孔廟,設(shè)私學,召學士在此講學,明萬歷年間書院重建,湖廣巡撫熊尚文取孔子使子路問津之意,給孔廟書院命名“問津書院”。問津書院因尊崇孔子,曾吸引唐代詩人杜牧、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清代洋務(wù)派代表張之洞等歷代名儒來此講學布道。書院在歷經(jīng)2000多年的滄桑歷史中屢毀屢建,2002年成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大修后,成為弘揚問津文化、承載儒家思想的載體,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文化陣地。如今的問津書院已是一座占地32000平方米三高六矮十三棟五十余間的宮殿式建筑群,恢復了其獨特的“后廟前院”“上廟下學規(guī)制,成為向世界展現(xiàn)孔子文化儒家思想的圣地。
書院是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一種教育形式。30余年,從“岳麓書院修復辦公室”,到“岳麓書院研究室”,到“岳麓書院文化研究所”,最后到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一步步聚集人才、開展研究、恢復教學。
歷史上的書院不僅是教育的重要補充,更是文化傳承、社會主流價值傳播的重要載體與渠道,對培養(yǎng)人才和引導社會文明風尚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新時代,書院的功能應定位于文化活動空間,是文化傳承和蘊蓄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是實現(xiàn)雙創(chuàng)推動文化繁榮的活態(tài)化載體。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1957年,江西省文化廳撥款重修;1959年,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省文化局撥款重修,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行走在鵝湖書院中,耳畔似乎回響起朱熹的循循教導:“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書院作為中國傳統(tǒng)儒家傳道授業(yè)的“大學”之地,歷經(jīng)千年,遍及華夏,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與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你們可以掃碼關(guān)注一下我們鵝湖書院的微信公眾號。” 11月27日,當記者隨“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wǎng)絡(luò)傳播活動采訪團走進江西上饒的鵝湖書院時,書院管委會主任張賽華幾次向記者重復著這句話。
“鵝從天外飛來,人文化成彌宇宙。”穿過淡淡水霧,踏過綴滿青苔的石板路,便可遠遠望見這所肇建于南宋、擁有800余年悠久歷史的鵝湖書院。“‘朱陸之辯’為中國文人在治學態(tài)度上豎起標桿,提醒人們對待學術(shù)分歧應包容吸納,兼收并蓄。
網(wǎng)站簡介 | 版權(quán)聲明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