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15:22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昨天(22日)交通運輸部召開例行發布會,對國道318線搶修情況、重慶公交墜江事件、港珠澳大橋運行情況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交通運輸部介紹:初步統計,截至11月20日,港珠澳大橋客運量共約179萬人,平均每日約6.4萬人次。大橋通行車輛以客車為主,有八成通行車輛選擇電子不停車收費。周末出行高峰特征明顯。
備受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上月24日正式通車,在大橋開通滿月之際,11月27日,大河報記者作為河南唯一媒體代表、和全國主流媒體一起現場探訪大橋營運情況。香港特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港府一直密切監測大橋出入境車流、人流及香港口岸的運作。
長三角一體化未來該怎么建,如何更好地發揮其引領效應等問題,受到海內外各方廣泛關注。上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在例行發布會上就此進行了回應,表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事關國家發展全局,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做好頂層設計。與長三角一體化同樣受到高度關注的,還有不斷加快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
記者日前從廣東省珠海市橫琴新區管委會了解到,橫琴新區啟動開發近十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從2.85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83.6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68.32%,對澳門合作成果豐碩。
豐收的喜悅不僅彌漫在田野,南海水域上騰起的鋼鐵巨龍——港珠澳大橋終于迎來正式開通的日子。這座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
萬眾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日前正式開通。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設計標準打破了國內通常的“百年慣例”,制定了120年設計標準。其背后有一項護航的關鍵技術,是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簡稱中科院金屬所)自主研發的聯合防護技術。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港珠澳大橋自24日正式通車后,往返車次節節上升。香港入境處數據顯示,截止至28日晚上8點,全日共6.7萬人次經大橋出入境,創開通5日以來新高。
10月24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通車。這座全球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是世界上沉管最重、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但同時也是中國建設史上施工難度最大的工程。建設者們在當時遇到了怎樣的困難?他們又是如何克服的?
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九年建設期中,這座大橋創下多項世界之最,被視為“超級工程”和“國之重器”。
央視網消息: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施工環境惡劣,技術標準極高。整個工程中建設難度最大,技術最復雜的部分就是要在海底用33節沉管建設一條6.7公里長的隧道,此前全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也只有3公里,長度不到它的一半。
港珠澳大橋把橫琴和香港、澳門在陸路上無縫連接,有望吸引更多外資和區內外旅客前往大灣區內,帶動旅游業發展。”麗新橫琴創新方董事總經理梁浩昌介紹說。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24日正式通車,在粵工作、投資興業的港澳人士紛紛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