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11:5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時代背景與國內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不但為當下制定了新的發展規劃,而且擘畫出新的遠景目標,是統籌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銜接中長期與短期目標、凝聚黨內外共識的重大戰略部署。
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軟實力”這一概念自約瑟夫·奈提出以來,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提升文化軟實力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信中曾明確指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中談到中華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中華文化的軟實力體現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綿延,體現在民族危亡時的匹夫有責,體現在革命戰爭下的舍生忘死,體現在改革建設中的求真務實,體現在偉大復興路上的砥礪奮進。這些寶貴精神是中華民族的財富,引領我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披荊斬棘,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更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我們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先進文化建設,通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通過提升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使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中華文化自信進一步彰顯。
提升文化軟實力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
我國在提升文化軟實力時,更注重意識形態在文化軟實力中的極端重要性。特色鮮明的中華文化是極具辨識度的中國名片,其內核就是蘊含其中的意識形態。如果意識形態出現忽視、遮蔽甚至缺失的現象,在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下,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將會大大削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地位也將會被動搖,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就難以匯聚民力、凝聚民心、集聚民智。以意識形態為魂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要通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道德建設、文化創造和生產生活,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干部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搭建促進各民族溝通的文化橋梁,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促進各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加強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向,凝聚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力量,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提升文化軟實力有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建立一種政治互信、經濟共贏、安全互助、文明多樣、生態共享的國際體系共同體。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和倡導國,中國必須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在國際交往中與我國硬實力相匹配,共同展現國家的綜合國力。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更使得世界格局走向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大大增強。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發展及發揮作用,要立足于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與我國實力相匹配的文化軟實力,才能“亂云飛渡仍從容”,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蘊含深沉中華文化底蘊的民族文化賦予中國名片鮮明的民族特征,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獨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證。在此基礎上,中國以極大的自信向世界展示道路、制度、理論、文化方面的中國特色,承認并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發展模式的多樣性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樣性,促進文明間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在真誠友好的基礎上加強溝通、增進友誼。文化軟實力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后盾,給予我們極大的勇氣、宏偉的視野、堅定的信心將中國元素嵌入世界話語體系、全球治理體系和人類文明體系當中,是推動構建涵蓋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五位一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當前我國面臨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提升文化軟實力的目標要求,是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合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部署,是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長遠規劃。我們一定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艱苦奮斗,勠力同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同心筑夢,共創輝煌。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作者簡介
姓名:潘娜 工作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前排左二)、張定宇(前排右一)、陳薇(前排左一)頒授勛章獎章。
2019年8月19日下午,敦煌莫高窟,參觀游覽的群眾激動地歡呼起來,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 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
”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需要中華文化的當代創造。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實施…… 但是,就全國范圍而言,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工作仍存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平衡的問題。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文化強國建設 他認為,全面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要進一步完善文化基礎設施網絡,提升文化設施空間品質,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激發農民自我創造自我表現熱情,加大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供給,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城鄉一體發展。
王明玉 釀桃花酒、刺繡、砌窯……90后博主李子柒火了,成為中國文化汪洋大海中涌動起的一朵時代浪花,美麗了中國,影響了世界。讓文化涌動強勁生命力,離不開年輕人真正讀懂中國文化。穿越歷史塵煙,我們在千年文化中汲取力量;通向未來之路,我們在建設文化強國的奮斗征程上精神昂揚。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這部專題文集,收入習近平同志論述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文稿52篇。
【學習進行時】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重要講話。“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奮斗”兩者互為依托,是實現“十四五”和遠景目標的根本保證。
?鄭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二公司(以下簡稱“鄭州公交二公司”)注重企業發展和文化建設的同步推進,力爭抓牢文化建設,培育優秀企業文化,積極發揮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凝聚作用和宣傳作用。鄭州公交二公司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有效地提升了文化軟實力,彰顯了品牌影響力,實現了管理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十三五”即將收官、十九屆五中全會即將召開的重要歷史節點,此次座談會為“十四五”時期文化發展謀篇布局,擘畫藍圖,對未來5年中國文化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編前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9月22日下午在京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