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2日12:36 來源:央視網
初冬的北京,已有陣陣寒意。榜樣的力量,卻讓這個冬天變得格外溫暖。
11月24日,國家以最高規格表彰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胸佩金色的獎章、身穿樸實的工裝……1689名全國勞動模范和80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齊聚人民大會堂,接受黨和國家對于勞動者的最高禮贊。
“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習近平總書記為勞模深情“點贊”。他要求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并指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走到代表們中間,同大家親切交流并合影留念。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代表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和現實呈現。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三個倡導”,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愿景。
12個詞、24個字,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精神旗幟昂然樹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在2014年10月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追根溯源。“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生動論述,“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與踐行更重頂層設計、更富內在驅動,滲透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浸潤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盡顯其“為益之大,收功之遠”。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前排左二)、張定宇(前排右一)、陳薇(前排左一)頒授勛章獎章。
頒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召開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表彰“時代楷模”“最美人物”“中國好人”……今天的中國,崇德向善、明德惟馨,正成為全社會的美好風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是我們黨對領導文化建設長期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為國家立心,為時代鑄魂,這是一項久久為功、馳而不息的偉大工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苦卓絕的奮斗,通過革命、建設和改革,讓中華民族邁開自信而堅實的步伐走上復興之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歷史進程,也是中華文化守正創新的過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團結各族群眾,共建共享新時代中國發展成果的關鍵路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一種社會表征,其形成是一種文化融合、同化的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考古工作者十分關心,強調他們“風餐露宿、青燈黃卷,展現了深厚的愛國情懷、堅定的學術志向、頑強的工作作風”,對他們的成就、付出予以充分肯定,并致以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的戰略高度,精辟論述我國考古工作。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斗,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2020年第23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長久積淀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追夢新時代,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必須做好“傳承”“創新”“交流”三篇文章。“互聯網+”時代,借助網絡、手機等載體對鄉賢文化、村規校訓、優秀家風、傳統民俗等進行創造性轉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動能將更加強勁。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深情謳歌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立足更深入地認識中國歷史、中華文明發展史、人類發展史,深刻闡明考古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于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