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16:56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
"研究"了8年之后,延遲退休這一次真的要來了。
近日,新華社授權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實施"兩個字,標志著延遲退休將要從此前的研究層面,變成現實。
從"研究"到"實施",歷經8年
目前我國的退休制度,男女退休的年齡并不一樣。男性年滿60歲,女干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從事井下、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男性,退休年齡在55周歲。
這個退休年齡框架,始于1951年2月2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當時中國的人均壽命還不足50歲。1978年《國務院關于頒發〈國務院關于安置老弱病殘干部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的通知》再次予以確認,一直沿用至今。
之所以要推行延遲退休,根源在于我國日益加劇的老齡化狀況。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占總人口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占總人口的12.6%。
這一數據跟2018年年底相比,老年人口增加約439萬。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11.9%。
可以肯定,隨著人類壽命延長,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未來還會進一步加劇。為應對老齡化帶來的挑戰,延遲退休被提上議事日程。
早在2012年6月,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人社部同時提出"小步慢走"思路,擬針對不同群體訴求采取差別化策略。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人社部負責人表示,爭取在2015年年內完成方案制定,2016年報經中央同意后向社會征求意見,2017年正式推出,并在方案推出至少5年后再實施。
2016年7月,人社部表示,方案已經初步成型,將在當年拿出并向社會征集意見,小步慢走,漸進到位。而且在方案出臺后,將充分征求意見并經過5年過渡期,到2022年正式實施。
不過,當年的延遲退休方案并未向社會征求意見,也未在2017年正式推出,坊間因此猜測不斷,延遲退休方案今后是否推出、何時推出 一直備受關注。
"當時延遲退休方案之所以沒有推出,主要原因是各方阻力太大。尤其是老百姓不太理解延遲退休,還有一些抵觸心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立雄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8月27日,人社部官網發布答網民關于延遲退休政策的來信時,還表示"認真研究相關政策措施"。
如今伴隨著《建議》的發布,"研究"變成了"實施",在歷經8年之后,延遲退休這一次是真的來了。
楊立雄早在10年前就撰寫多篇關于延遲退休的文章,當時文章刊發后,還引來不少"罵聲",他對此表示理解:"當時不少人對延遲退休有些抵觸。但是現在的輿論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經和以前大不一樣,尤其是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快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大家對延遲退休的認識相較以前,已經寬容很多,也更能接受了。"
率先實施的女性高知群體,將從自主選擇到統一安排?
事實上,早在5年前,延遲退休已經率先在女干部和高知女性群體實施。
2015年2月16日,中組部、人社部聯合下發通知稱,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中的正、副處級女干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將年滿60周歲退休。通知表示,處級女干部退休年齡延遲,是為了充分發揮女領導干部和女性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
盡管已經下發通知,但是延遲退休在推進中具有一定的彈性,并未在全部處級女干部和高知女性群體實施。
張嵐(化名)是北京某高校一位副教授,1965年8月出生,符合處級女干部和高知女性群體可以延遲退休的政策規定,但她依然選擇"到點"退休。
"是否延遲退休,當時學校征求我的意見。我個人希望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就選擇了;到點;退休。雖然退休后的工資比上班時少了一半,但是有時間出去旅游和享受生活,比較自由自在。"張嵐對當下的退休生活甚為滿意。
隨著延遲退休制度的進一步推進,像張嵐這樣達到55歲退休年齡的處級女干部和高知群體,是否還能再自愿選擇,面臨不確定性。
楊立雄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針對處級女干部和高知群體,目前相關單位采取的是自愿原則,"但是,如果接下來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會出臺具體政策,估計到時這一群體自主選擇的可能性比較小,很大可能是按制度規定統一實施。"
女性延遲退休節奏可以稍快一些?
目前,各國對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都采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小步慢行,逐步過渡,漸進到位。比如德國2006年通過法律,從2012到2029 年之間逐步將退休年齡延長至67歲,采取的辦法是前12 年每年延長一個月,后6年每年延長兩個月。
我國也不例外。早在2016年2月,時任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介紹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時表示,小步慢走,漸進到位。每年推遲幾個月的時間,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再達到法定退休的目標年齡。
同一年7月,時任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介紹延遲退休政策也表示,延遲退休將分三步走:一是在實施上會小步慢行、逐步到位;二是區分對待,分步實施;三是會在之前做及時的公告,也會在方案出臺前廣泛地聽取和征集意見。
無論是"小步慢走"還是"小步慢行",跟《建議》中提出的"漸進式"延遲退休都異曲同工,都屬于有彈性的延遲退休制度。但是,"漸進式"到底怎么個走法?
業內討論較多的主要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是先將男女退休年齡統一到60歲,把女性兩檔退休年齡統一到一檔,再同時延長男女退休年齡;另一種方案是男女各自延長,女性延長步伐比男性快,最終統一男女性退休年齡。
楊立雄贊同第一種方案,他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部分女性50歲就退休,年齡太早,當務之急是應該將男女退休年齡先統一起來。"第一步,女性可以先統一到55歲,統一之后再往60歲一步一步延長;男性在女性統一到55歲之后,也開始起步延長,當女性的退休年齡延遲到60歲,男性應該延遲到了62、63歲,然后再一起統一延遲到65歲。在保持;小步慢走、漸進到位;的基礎上,女性可以稍快一些,男性慢一些。"
記者7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凝思匯智 共謀新局”——“十四五”規劃《綱要》問計求策活動線上已收到建言3.7萬條,線下活動共發放問卷4000多份。
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域協調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引領作用不斷凸顯。
共同富裕不是絕對平均、同步富裕,而是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逐步實現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富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新征程上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必須立足中國實際、著眼長遠、多措并舉、綜合施策,著力解決在實現共同富裕道路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熱切期盼,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一定短板,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刻不容緩。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關鍵要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廣大青少年綠色生活創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厚,闡述深刻,邏輯嚴密,體系完整,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進程的最新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推進“十四五”時期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實現中國法治現代化提供了行動指南。
“聽完李書記的宣講,我作為師范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能夠做到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畢業以后為甘肅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四川,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四川省委宣講團分別走進省內多個市州和高校、消防等單位,開展全會精神宣講。
鄉村建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重點話題。鄉村建設行動即是順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這種內在要求,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改善鄉風鄉貌的重要舉措。在加強縣域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
11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黃文政:目前,我國老齡化較為嚴重,尤其是隨著老齡化的發展,未來退休年齡會越來越大,這是一個無法避免,而且會持續的過程。
《建議》不僅提出“十四五”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的目標任務,也明確了“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的要求。廣大文化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創作屬于這個時代、具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秀作品。
《建議》提出了“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增福祉,彰顯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