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5日16:4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沈壯海(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再創文化興盛輝煌,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孜孜探求、不懈奮斗的重要方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清晰表達了新時代中華民族的文化雄心,就“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了系統闡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由強調“建設文化強國”,到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一字之別,文化自信的充沛底氣、再創輝煌的從容自覺,盈注其間。我們要深刻理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凝聚共識,扎實作為,積極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以當下的拼搏努力,為如期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展現中華文化嶄新氣象奠定堅實基礎。
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主題
強調經濟社會發展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建議》的鮮明特征。之所以要將高質量發展置于“主題”的高度,在于它是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提出的客觀要求,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應變局開新局的必由之路。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文化為其提供積極的思想理念引領、過硬的人才素質支撐,提供新的資源要素、新的動力源;離不開融合度高、帶動性強、綠色低碳的文化產業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體系提供強大助力。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本身的發展,也要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更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社會文明程度提升、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
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同時,在國家有關重大發展戰略諸如區域發展、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旅游產業發展等實施推進中,也要更加關注文化維度、激活文化元素、做足文化文章、用好文化力量,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協同并進。
緊緊扣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個根本目的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一切方面的集中指向。《建議》全篇貫穿我們黨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概括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來越成為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尺度。這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創造了新空間。
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文化發展更好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效保障人民文化權益,著力提升人民文化福祉;要求文化領域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優質精神食糧、文化產品供給,更好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要求堅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為人民昭示更加美好前景,展現更加光明未來,溫潤心靈、啟迪心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更好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激發人民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奮斗開拓的磅礴力量。
自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靈魂和精髓。《建議》不僅提出“十四五”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的目標任務,也明確了“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的要求。
在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進程中,要將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戰略任務,強化教育引導,注重實踐養成,完善制度保障,將其融匯貫通于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全過程,以之為文化的發展凝魂定向,為全民族的團結奮進凝聚共識。無論是文化事業還是文化產業,都要堅持這一價值引領,堅持文以載道、弘道興文,繁榮有理想的文化事業、壯大有靈魂的文化產業。
自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就要通過各類文化載體,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涵養價值共識,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廣大文化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創作屬于這個時代、具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秀作品。各類文化企業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堅持正確導向,反映中國人民審美追求,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維護社會公序良俗,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創作生產更多健康向上、品質優良的文化產品,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有效激活改革創新這個根本動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勝。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鑄成于改革創新的生動進程之中。《建議》指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通篇體現著改革創新的脈動。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建議》提出了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一系列戰略要求、關鍵舉措和重大項目,圓滿實現這些目標任務,無一不需要改革創新的氣魄和智慧。
在文化領域推進改革創新,要堅持守正與創新的統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無論改什么、怎么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堅持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特別是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推進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文化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堅持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有效破除制約文化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廣泛調動各類文化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推動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充分涌流,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與此同時,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進一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個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各項事業順利推進的根本保證。在《建議》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居于“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各項原則之首,這同樣也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必須堅持的首要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親自主持召開的所有涉及文化領域的重要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無一例外地特別強調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在文化領域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要求我們認真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落實。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貫徹到文化建設全過程各領域,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有效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和文化安全。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當下的中國,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以文化之強盛,鑄強國之志,圓強國之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新的文化使命,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百年夙愿的根本要求。“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奔騰向前的時代潮流,呼喚著曾經在思想文化領域長期飲譽風流的中華民族,更高地揚起創新創造、發展進步的文化風帆。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4日 11版)
一系列優秀的文化產品噴涌而出,一批規模化、實力強的文化企業逐漸成長,市場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發展迎來了一個個新的增長點。奮進“十四五”,必須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昔日,這里是長沙最大的城中村,如今,它已蛻變成人才聚集的文創高地。9月17日下午,瀏陽河畔,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V谷”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考察時指出:“文化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在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有助于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是建設文化強國新征程的響亮號角、前行航標。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底氣十足,必將以更加自信昂揚的姿態,在建設文化強國新征程上奮力前行,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需要中華文化的當代創造。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實施…… 但是,就全國范圍而言,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工作仍存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平衡的問題。
11月19日至22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長三角文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始于才華,陷于顏值”,年年讓人流連忘返的展會現場,如今又多了許多新鮮元素。
由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電影局)、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貿促會、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聯合主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輪值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于11月20日落下帷幕。
11月16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云上博覽會)在北京舉辦開幕式,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江凌及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省廣電局主要負責同志和各省管國有文化企業主要負責人出席了河南分會場活動,并對正式開館的云上文博會河南館進行了巡館。作為疫情常態化下以全新方式參與的一屆重要文化盛宴,共有124家河南文化企業、新聞出版、優秀文化產業園區參與了文化產業綜合交易展示。
(記者呂紹剛)16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首次以“云上文博會”的形式在線上開幕。受新冠疫情影響,本屆文博會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手段,通過開展云開幕、云展廳、云招商、云簽約、云大數據等“五個云”建設,為世界各地的參展單位搭建展示與交易平臺。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文化強國建設 他認為,全面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要進一步完善文化基礎設施網絡,提升文化設施空間品質,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激發農民自我創造自我表現熱情,加大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供給,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城鄉一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