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17:00 來源: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武漢10月24日電(記者 張佳琪)“以前報稅、領發票要帶很多材料,排隊時間很長。去年開始可以網上報稅,當天就可以過來領取發票。”10月23日,記者跟隨“2020指尖城市”媒體采訪團來到武漢市民之家,遇到正在領取發票的陳女士。
在自助服務機上插上稅務網盤,掃描身份證,不到五分鐘,陳女士就拿到了一沓厚厚的發票。她告訴記者,“網上辦理比原來方便多了。”如果不著急,她還可以選擇郵寄到家服務,第二天也能拿到材料。
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利企利民,惠及萬家。讓武漢市民像陳女士一樣輕松辦結,市民之家一直在追求一份“完美答卷”。
77項政務服務事項一證可辦
自2012年10月27日正式對外啟用,武漢市民之家集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文化建設、市民觀光游覽、對外形象展示5大城市服務功能于一體,36個市級行政審批部門、14個公共服務單位和6家公共資源交易機構進駐,可集中辦理1173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
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近年來,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著力深化政務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四辦”改革和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改革,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
“一網通辦”“一張身份證辦成事”在這里已成常態。市民之家大數據系統實現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并接入國家、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了與14套市級自建業務系統深度對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武漢全市共受理各類政務服務辦件1063萬件,網上辦件占比77.64%。
在企業開辦、繳納稅費、戶籍戶政、出境入境、交通交管、社保民政、不動產登記、住房公積金等民生重點領域,161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市通辦”。
深化政務服務系統對接和數據共享,辦事群眾可“一張身份證辦成事”,目前,人社、民政、公安、稅務、房管、公積金等部門的77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證可辦”。
小艙體里有大“乾坤”
拿證照如“取快遞”,武漢公安無人警局艙體之一“警務蜂巢”(智能收發件柜)一經推出,就受到市民一致好評。辦事群眾可線上下單,證照投放至警務蜂巢后,自動通過證照卡包APP推送取件信息。
如何保證不出錯?工作人員介紹,取件時需使APP掃描二維碼,活體人臉比對檢測通過后,相應柜門才會打開,確保本人領取。
此外,戶政、交管和出入境自助設備可提供補、換領二代居民身份證、港澳通行證再次簽注、交通違法查詢、交通違法罰繳等自助服務,市民通過身份證或者證照卡包APP掃碼刷臉進入,后臺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多項科技前沿技術為其提供全天候、全警種的公安自助服務,安全又便捷。
智慧引導,民警變身“三頭六臂”
2020年10月12日,武漢市公安局出入境中國公民智慧服務大廳正式啟用。大廳內實現了人工受理區、綠色通道服務區、智慧受理區、綜合業務區和等候區5個功能分區。
配備智能政務機器人“境境”,其語言庫經過本地化、業務化改造,可智能應答群眾咨詢的各類出入境辦證業務問題,并實現自動尋路引導功能。
研發智慧導服機,可按身份和辦理出入境證件類別分區引導,群眾無需扎堆等候。采用移動端信息推送,掃描二維碼,即可手機導航,獲知實時推送排隊進度,并提供超時提醒服務,群眾無需大廳排隊。
在人工受理區,研發配備全功能受理臺,聚合了受理、生物信息采集、智能繳費、引導接觸服務等功能,能實現一次排隊、一窗辦結。在智慧受理區,配備一對多智慧受理臺位,助力民警變身“三頭六臂”的多面手,同時可服務三名群眾,減輕民警負擔,激發服務熱情。
據了解,目前,市民之家政務服務事項“馬上辦”已占比72.82%、“就近辦”占比89.89%、“一次辦”比率99.73%;“網上辦”比率99.08%,全程可網辦比例87%以上。
大數據發力,靠數字“說話”,政務服務變了新樣貌,武漢這座城市跑出了惠民“加速度”。通過拓展“一事聯辦”集約式服務,大數據時代政務服務的活力在這里持續迸發,“政務服務不打烊、線上辦事不斷檔”成為武漢運用大數據提升政務服務效率的生動實踐。
不知道距離最近的政務服務大廳在哪里?不知道該去哪兒辦理車駕管事項?不知道哪些公積金業務可以在線辦理?這些可能困擾企業和群眾的問題,如今在河南都能通過一張政務服務“數字地圖”解決。
不知道距離最近的政務服務大廳在哪里?不知道該去哪兒辦理車駕管事項?不知道哪些公積金業務可以在線辦理?這些可能困擾企業和群眾的問題,如今都能通過一張政務服務“數字地圖”解決。
12月2日,記者從省大數據管理局獲悉,《2020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揭曉,河南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由2018年的第24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9位,1年上升15個位次,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地鐵里沒有“健康碼”不能乘車的老人,醫院里不會手機掛號不能就醫的老人,冒雨交醫保卻因拿的是現金而被拒的老人,被家人抬著在銀行柜員機前進行人臉識別的94歲老人……隨著老年人被困在“數字鴻溝”里的問題日益凸顯,國家終于出手了。
2020-11-25 21:13:15來源: 新華社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云南省日前出臺相關政策,其中提出優化對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措施,鼓勵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創新,探索建立“容錯”機制。
新華社昆明11月5日電 題:以評促優 惠民利企——云南建立營商環境“紅黑榜”制度觀察 在云南滇中新區政務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區,云南滬滇資源配置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亮亮通過電子營業執照自助打印機,很快就打印出營業執照。
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 濱海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打造的全流程自動化管理制證中心,是智慧政務的一大亮點。天津正在探索實現社會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市域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的“最強大腦”。
“除此之外,區政務服務辦推動開發的“濱海新區政務幫辦平臺”于10月28日正式上線。政務服務中心在受理、審核、批準三分立基礎上,開啟審批流程新模式,從審批業務室中剝離踏勘、專家評審,成立制證中心,統一制證出證。
提效能、優服務、便人民。截止9月底,所有667個區級事項全部入駐政務服務大廳,共完成辦件量10.8萬件,月均辦件1.4萬余件,為17萬人提供了高效、優質、便捷、規范的政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