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13:15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原來我們家挺困難的,現在開了農家樂飯店,一天最多的時候能接待一百多人,一年收入是20萬左右。”家住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浩日彥艾勒嘎查的村民白秀花告訴記者。
花吐古拉鎮浩日彥艾勒嘎查是科爾沁左翼中旗西部地區較為貧困的鄉鎮,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04戶,2810人。
白秀花的兒子正在廚房做飯。齊浩男 攝
“因為我們附近有旅游景點,今年國慶節期間來吃飯的游客也非常多,農家樂里都坐滿了。”白秀花的兒子兒媳也在這里一同經營農家樂,店里的服務員也都是嘎查的村民,干一月的活兒也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白秀花口中的旅游景點,就是浩日彥艾勒嘎查20公里外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孝莊園文化旅游區。花吐古拉鎮黨委書記石斌告訴記者,依托孝莊園文化旅游區,浩日彥艾勒嘎查這些年積極發展以農家飯菜和蒙古族食品為主的 “農家樂”,每戶年盈利均在50萬元以上。
白秀花接受采訪。齊浩男 攝
在經營農家樂的同時,白秀花也會種一些玉米,今年也有8萬斤的糧食收成,加上農家樂的20多萬收入,一家人的年收入能達到30萬元。白秀花高興地說:“現在我的日子過得好了,家里不忙的時候我也會到附近的廣場和大家一起跳舞,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
近年來,花吐古拉鎮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號民生工程,重點推進落實節水農業、肉牛養殖、庭院經濟、生態產業、光伏發電等五大方面的產業扶貧,尤其是發展庭院經濟助推脫貧方面,花吐古拉鎮結合本地區農牧戶居住分散、庭院閑置土地面積大的實際,旗委政府統籌研究,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提升效益、改善環境”的目標,全面推行“小果園、小田園、小菜園”的庭院經濟發展模式,拓寬貧困戶增收致富渠道,真正把農家“小庭院”建成了致富增收的“小產業”。
目前,花吐古拉鎮904戶貧困戶“庭院經濟”實現了全覆蓋,并且在浩日彥艾勒、柏林艾勒、韓家窩堡等嘎查村打造了“一村一品”的產業鏈模式。截至2020年10月,花吐古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
群山環繞,林茂泉清,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村就是這樣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村風光(中國日報網 呂佳珊攝)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里羅城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挖掘鄉村紅色文化,發展旅游業,建設美麗鄉村道路48公里,不僅實現村村通,還連接了山外的世界。
一個秋日的清晨,記者從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城出發,翻越連綿陡峻的高黎貢山,中午時分,抵達“原始秘境”——獨龍江鄉。2018年,獨龍江鄉建成了400千瓦柴油發電及200千瓦儲能系統,實現水電、柴發、儲能多能互補的微型智能電網,為獨龍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今年34歲的武磊是民權縣綠洲街道辦任莊村的村民,2017年,在外務工的他返鄉創業,也見證了這幾年村里翻天覆地的變化。2014年,民權縣委縣政府提出了“黃河故道生態走廊”保護性建設規劃,使民權黃河故道走上生態環境優化、提升之路,這也給任莊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臨河區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7.16萬元,為84戶21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增基礎母羊408只、基礎母牛8頭、豬26口、雞177只進行獎補,戶均年增收1500元。聯豐村三組村民張慧琴利用自己院落里的2畝果園辦起了農家樂,農家樂年純收入7萬元,果蔬采摘收入1.4萬元,再加上20多畝土地流轉收入,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東鬧峪村黨支部書記韓成偉介紹,受益于短線產業,2019年,東鬧峪村6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獲得淡水養殖分紅2000元,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獲得光伏發電分紅3000元;當年就有103戶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51%。
鑄魂路、紅軍食堂、紅軍閱兵臺、紅軍后方醫院……從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中心出發,經過7公里的車程,盤山而上,引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畫在白墻上的紅色圖畫,這里是平均海拔900多米的吳地村。
“進了徐州府,先喝二兩土”,作為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徐州一度靠犧牲環境發展經濟。5年來,我國超過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李映民 吉秋霞)正值秋收時節,新疆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開爾旺養殖專業合作社也喜獲豐收,500只羊陸續出欄,按照今年的市場行情,這一次集中出欄將收入65萬元。
沙赫布茲來到安徽省霍山縣 巍巍大別山 主峰在霍山
駱駝之于沙漠,向來都是一道獨特風景。在科爾沁沙地東南邊緣的草甘沙漠,每到旅游季,常英、李順和他們的駱駝就會特別忙。“現在天冷,旅游的人不多,我們就沒把所有駱駝都牽到景區來。這三頭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