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11:4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17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2020年10月17日是第7個國家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在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的最后階段,如何做到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大獲全勝?
目前,我國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超過2900萬人,醫保扶貧惠及4.6億人次,消費扶貧行動有序推進。我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兩不愁三保障”存量問題全都解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在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點興民社區開展了主播帶貨助農行動培訓。興民社區搬遷群眾郭娟學習了35課時,掌握了如何打理直播間、有技巧地語術留客、農特產品推介直播等方法。郭娟說:“老師教我們制作視頻之類的,講解我們這些土特產,讓我有很大的啟發。通過這次學習,把我們印江的土特產分享給大家?!?/p>
像郭娟這樣的貧困搬遷群眾,全國約960萬已經喬遷新居,擺脫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困境。全國累計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266萬多套,“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表示,將完善后續扶持政策體系,加大搬遷群眾產業就業幫扶力度,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童章舜說:“推動安置區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配套產業,提升、新建一批配套產業園區,構建更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以‘三區三州’等深度欠發達地區為重點,精準實施區域發展政策,從財政、投資、土地、金融、產業等方面強化政策支持,為安置區和搬遷群眾增收致富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p>
五年前,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的占44%。截至今年7月,2750余萬因病致貧群眾精準脫貧,長期困擾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得到普遍解決。2018年以來,醫保扶貧政策已惠及4.6億人次貧困人口,為貧困人口減負近3000億元。2019年貧困人口參保率穩定在99.9%以上,貧困人口住院和門診慢病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穩定在80%左右。
地處伏牛山區的河南省嵩縣田湖鎮鋪溝村村民曾紅川感受頗深,女兒的急性淋巴白血病,自己花費不到一萬元。曾紅川說:“當時就跟天塌了一樣。(沒想到)花了有45萬多塊錢,報銷了42萬多塊錢。咱屬于貧困戶,有大病補助,總共算下來,自己花了將近1萬塊錢?!?/p>
面對今年疫情災情對脫貧攻堅特別是就業扶貧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解決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問題。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務工,東西部扶貧協作雙方積極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和穩崗就業。截至9月底,全國已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2934.4萬人,是去年外出務工人數的107.5%。扶貧車間、公益崗位等充分發揮就業吸納能力,各地通過扶貧公益崗位共安置494.9萬貧困人口,支持貧困弱勞力半勞力就地就近就業。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表示:“貧困家庭的收入大幅提高。平均下來,一個貧困家庭的務工收入從2016年的12451元持續增長到26544元,增長了113%?!?/p>
當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消費扶貧蓬勃發展。今年9月,全國消費扶貧月活動啟動以來,中西部22個省份已銷售扶貧產品1715.18億元。東西協作農產品(南京)展銷中心設省級專館,集中展銷中西部地區農產品。陜西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鄭維國表示:“通過陜西館有效可持續的運營,來整合陜西優質農產品,幫助龍頭企業、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貧困戶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來帶動貧困戶的產業發展,脫貧致富,推動優質農產品的銷售?!?/p>
消費扶貧月以來,消費扶貧專柜專館專區銷售總額135.18億元,其中扶貧產品83.23億元。國務院扶貧辦將會同有關部門,堅持貧困地區群眾發展生產、增收脫貧與解決城市“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問題相結合。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表示:“實現城市居民買到好東西、扶貧產品賣出好價錢、產銷對接形成好機制、貧困地區培育好產業、貧困群眾增收闖出好路子、社會參與有個好平臺,確保扶貧產品不出現大面積的滯銷賣難問題?!?/p>
12月2日,國新辦舉行財稅支持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在發布會上介紹,財政部全力以赴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扶貧資金監管取得顯著成效,扶貧資金的安全性穩步提高。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務院新聞辦24日舉行發布會,介紹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有關情況。郭蘭峰表示:“我們就鼓勵這些龍頭企業在那兒采用“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模式,把工業化生產的一些程序和標準帶過去,讓他們接受這些。
2018年以來,醫保扶貧政策減輕醫療負擔近3300億元,幫助近1000萬戶因病致貧返貧群眾脫貧 “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全面實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累計使近1000萬戶因病致貧返貧群眾成功擺脫了貧困。
值此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央廣網特別推出系列報道《遠山的回響》,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揭開獻禮建黨一百周年的序幕。如今,人們欣喜地發現:伴隨著貧困地區“舊貌換新顏”的,不但是基礎設施、鄉村面貌,還有最漂亮的鄉村校舍、朝氣蓬勃的師生,以及無數個“譚梓涵”充滿自信、猶在耳畔的朗朗讀書聲。
11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網絡扶貧行動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中央網信辦副主任楊小偉介紹,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網絡扶貧行動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貧困地區網絡覆蓋目標提前超額完成。
崗頭村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偏遠地帶,曾經是中央蘇區革命臨時辦公點,留存多處革命遺跡。福建省地域建筑文化極其多元,傳統村落眾多,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是貧困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
崗頭村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偏遠地帶,曾經是中央蘇區革命臨時辦公點,留存多處革命遺跡。福建省地域建筑文化極其多元,傳統村落眾多,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是貧困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
總投資42億元的新疆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項目,覆蓋南疆四地州33個貧困縣2481個深度貧困村,惠及農村居民264萬戶、891萬人。今年5月20日,甘甜的蓋孜河水流入伽師縣千家萬戶,1.53萬貧困人口喝上放心水,這也標志著新疆所有貧困人口全面實現飲水安全。
習近平: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兌現承諾,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建立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這是我國消除貧困的重要經驗。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