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1日11: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8年以來,醫保扶貧政策減輕醫療負擔近3300億元,幫助近1000萬戶因病致貧返貧群眾脫貧
貧困人口參保率穩定在99.9%以上
累計為貧困地區培養5.6萬余名本科定向醫學生
“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全面實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累計使近1000萬戶因病致貧返貧群眾成功擺脫了貧困。”在11月20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醫療保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推進健康扶貧和醫保扶貧、確保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累計分類救治貧困患者1900多萬人
如何讓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能看大病?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紹,近年來,我國大力改善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設施條件,進一步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貧困人口看病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4萬億元,大力支持扶貧任務重的25個省份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同口徑年均增長11.6%。累計安排1700多億元支持貧困地區所在省份的15萬個醫療衛生機構項目建設。
大力保障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人才供給。李斌介紹,各地全面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累計為貧困地區招聘了3000名全科醫生;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累計為貧困地區培養了5.6萬余名本科定向醫學生。適當放寬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公開招聘人才的年齡、學歷等條件。此外,實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提高其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能力。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貧困地區下沉。1007家城市三級醫院累計選派超8萬人次醫務人員,對口幫扶832個貧困縣的1172家縣級醫院。此外,遠程醫療覆蓋832個貧困縣并向鄉鎮衛生院逐步延伸。“當前,貧困地區縣醫院收治病種中位數已達到全國縣級醫院整體水平的90%。”李斌說。
對貧困人口應治盡治、應簽盡簽。衛健部門動員80多萬名基層醫務人員全面摸清貧困人口患病情況,實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對貧困患者實行分類救治。此外,對貧困患者實行“及時發現、精準救治、有效保障、動態監測”全過程管理,累計分類救治1900多萬人。
貧困人口住院總體報銷水平可達80%
“2018年以來,醫保扶貧政策累計惠及貧困人口4.8億人次,幫助減輕醫療負擔近3300億元,幫助近1000萬戶因病致貧返貧群眾脫貧。”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說,醫保部門會同衛健、扶貧等部門聚焦“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發揮了最大范圍的防貧減貧作用。
貧困人口應保盡保。通過定額和全額資助,同時與有關部門進行信息共享,動態調整參保人員,將貧困人口盡可能“一個不落”納入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減輕其疾病負擔。目前,貧困人口的參保率穩定在99.9%以上。
三重保障,梯次減負。陳金甫介紹,通過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解決貧困人口的基本保障問題,實際報銷比例基本達到60%。在此基礎上,推進居民高血壓、糖尿病的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同時實行大病保險傾斜,對貧困人口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逐步取消封頂線。此外,實施托底的醫療救助保障。“通過三重保障的貧困人口,比一般人口報銷比例提高約10%,住院總體報銷比例可以達80%。”陳金甫說。
加大深度貧困地區資金傾斜投入。2020年,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超550元,較2012年增加了310元。中央財政下達醫療救助的補助資金達275億元,90%投向中西部地區。2018年起,連續三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20億元,有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
實施藥品帶量采購等措施,降低醫療服務成本。三個批次的藥品帶量采購涉及112個品種,平均降幅54%。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招標采購,原來1.3萬元的支架降到了700元左右,降幅達93%。
貧困地區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升
“堅持預防為主,聚焦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重點疾病,強化重大疾病綜合防控和重點人群健康改善,推動健康扶貧關口前移。”李斌說,近年來,一些長期影響貧困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貧困地區健康環境全面改進,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升。
加強重大疾病綜合防控。成立國家級專家組,為貧困地區地方病患者搶救性治療提供技術保障。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2億元,支持開展貧困地區地方病防治措施落實、患者救治救助、健康教育以及能力建設等工作。實施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加強重大慢性病防控。加強健康教育、早期篩查干預和健康管理,貧困地區腫瘤早診早治率明顯提升。實施“三區三州”傳染病、地方病防治攻堅行動。推進婦女、兒童和老人健康改善計劃。實施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免費孕前優先健康檢查等公共衛生項目;實施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累計救助先天性結構畸形和遺傳代謝病患兒2.6萬人次。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1日 03 版)
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近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最后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到那時,現在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要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下統籌安排。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樂安縣按照“兩不愁三保障”及“保基本、兜底線”的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加大保障力度,加強村級衛計室規范化建設,推行縣級執業醫師“一對一”幫扶制等,為貧困群眾筑起了牢固的“保障網”。
全面推廣山西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脫貧模式,中西部22個省區市共組建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2.3萬個,吸納160多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記者從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15年底,海南墾區共有貧困人口3286戶12088人。截至目前,經各農場公司、下屬單位所在地屬地政府核準,海南墾區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脫貧。
通過整合區域經濟社會資源,全面推動森林旅游產業發展,帶動旅游經濟快速提高,實現貧困人口收入水平整體提高。貧困地區依托當地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民族資源、文化資源等,打造個性化森林旅游產品帶動扶貧。
消除絕對貧困、推動全球減貧事業對促進全球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至關重要。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突發造成的嚴重沖擊,全球減貧事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拿出切實舉措。即使面對嚴峻挑戰,應對貧困也不是虛無縹緲的追求,不是空中樓閣和鏡花水月,而是經過不懈努力能夠達成的偉大事業。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余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斗,奪取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的全面勝利。
在國新辦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介紹了我國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情況。唐承沛表示,全國共有20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其中納入低保1852萬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15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