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19:43 來源:求是網
“有困難找黨員”,這句話幾乎人人都會說,但做起來卻不那么容易,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黨群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群眾不知道哪里找黨員,黨員也不知道怎么服務群眾。如今,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社區里,“紅色管家”“江大姐”“人人屋”等新概念紛紛涌現,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有了許多更接地氣和更加人性化的新實踐。
“紅色管家”全流程跟蹤服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社區既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社區黨建成為城市黨建工作的重要基礎。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群眾工作,以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成為我們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重要合作項目。作為一個開發建設的新城,園區外來就業人口占到總就業人口的85.9%以上。在這種非常現代化的移民新城區中,傳統的熟人社會中“有問題找熟人”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居民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需求集聚,給社區治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為此,蘇州工業園區將“紅色管家”理念引入基層黨建工作中,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2018年5月,“紅色管家”項目三方協議集中簽約儀式在園區管委會舉行。社區黨組織、小區業委會和物業服務公司三方共同簽署協議,對三方在項目推進中的權責和義務進行了細化和明確。
社區“紅色管家”專項工作會議
社區居民通過“SIP紅色管家”微信公眾號反映問題,由社區黨組織協同小區業委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等各方力量協調解決,做到“議題由黨組織把關、過程由黨組織牽頭、落實由黨組織督辦”。比如,小區居民通過“紅色管家”平臺反映小區車位嚴重不足的問題,街道黨工委借助“紅色管家”通道與相關部門黨組織溝通協調,最終由園區交警大隊在小區附近有條件的道路上增劃車位53個,一路相隔的園區公交警務中心也拿出了近百個車位實行錯時停車,大大緩解了群眾停車難問題。
“紅色管家”上崗兩年多來,群眾反映良好。在社區黨組織的協調下,過去關系緊張的業委會和物業公司之間也能夠坐下來群策群力共同為居民解決問題,整個社區治理環境也進入了良性循環的狀態。
“江大姐”反哺社區治理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同樣需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特別是基層黨員的帶頭作用。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這是江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墻上的一句標語。該社區是位于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的一個老小區。近年來,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圍繞新時代“楓橋經驗”,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吸引更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喚起社區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意識,增強了社區凝聚力,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真正達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大家庭。
在江新社區,居民遇到困難和糾紛,總會第一時間想到“江大姐”。其實,“江大姐”并不是某個人,而是該社區的一個服務品牌。社區不僅有“江大姐”志愿服務隊,還有“江大姐”調解室、“江大姐”公益課堂……
近年來,江新社區積極聯系市衛健局、市人力資源社保局、暨陽小學等單位成立“黨建聯盟”,邀請共建單位的專家和領導擔任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被社區選聘的兼職委員可不僅僅是“掛名”,他們還必須參與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參與商討社區治理,領辦社區事務,解決居民關切的問題。
社區還開設了“江大姐”公益課堂,邀請共建單位的專業人士到社區講課,通過這種方式既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又能促進黨建工作的互融互通,資源共享。一些“江大姐”公益課堂的學員還積極加入社區志愿者服務隊,共同為社區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居民遇到困難和糾紛,總會第一時間想到“江大姐”
“江大姐”調解室成立于2011年,是一支主要由社區黨員和熱心群眾組成的矛盾糾紛調解志愿者隊伍。調解室現有志愿服務的調解員三十多人,這些年來,他們義務調解身邊的各類矛盾糾紛300余起。
“小區里面的糾紛大多是一些小事情,通過像我們這樣的熟人出面調解,效果比較好,大家當著面把事情說清楚,矛盾也就化解了”,江新社區“江大姐”調解室的一位調解員告訴記者。
“人人屋”服務為人人
2019年11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楊浦區濱江考察時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
同樣,基層黨建與治理工作同樣應該以人為本,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上海楊浦區濱江綜合開發管理工作堅持黨建引領,著眼市民群眾關心的出行、健身、游覽觀光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在5.5公里的濱江南段公共空間建設了6個開放式黨建服務平臺——“人人屋”黨群服務站。木結構的房屋搭成“人”字,取名“人人屋”,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另外兩個“人人屋”還在建設中,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屆時濱江南段公共空間將擁有8處黨群服務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處。
“人人屋”黨群服務站
自2018年7月1日正式運營以來,“人人屋”黨群服務站堅持全年無休,為周邊居民和濱江游客提供咨詢、講解、導覽等服務,還提供血壓儀、除顫儀等醫療設備。而且,不同的服務站設置了不同的主題,巧妙地將黨建與歷史人文融合在一起。例如秦皇島碼頭驛站做得如同一個船艙,在這里可以讀到老一輩革命家赴法勤工儉學的歷史,了解紅色碼頭的故事。大橋公園驛站展示著老工業基地的“三轉一響”等遺存,讓人感受產業轉型升級的時代變遷。“紅色+文化+服務”成為這些黨群服務站的特色。
“人人屋”黨群服務站內的圖書區和照片“愛心墻”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濱江期間,還饒有興趣地到“人人屋”與市民和游客們交談。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深受市民和游客喜愛的打卡地之一。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有人到里面坐一坐、看一看。這種將基層黨建和公共服務相結合的做法,將黨群服務站點打造成為民服務的載體,提供便利、多樣化的項目,把服務做到了游客身邊、做到居民心里。
無論是“紅色管家”,還是“江大姐”“人人屋”,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拉近了黨組織與群眾的距離,以最人性化、最接地氣的方式為人民服務,這樣自然就能贏得百姓的信任與好感。有了百姓的信任與支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才能落到實處,“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才能最終實現。
近年來,我國各地城市依托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治理重心下移和智慧治理等方式,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曉林;
國新辦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搬出來只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第一步,搬遷后續幫扶工作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安置社區治理也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會上表示,安置社區治理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關系到千萬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組織開展新時代新生活行動,引導專業社會工作等服務,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社區新生活。
“非常感謝俞老師團隊,她們對我照顧得相當周到。”日前,學府路87號9幢獨居老太束菊華致電鎮江京口區正東路街道京口路社區,為弘揚越劇社負責人俞桂娟“點贊”。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發生機構變動或者撤銷、合并等情形時,應當按照規定向有關單位或者檔案館移交檔案。檔案館除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收移交的檔案外,還可以通過接受捐獻、購買、代存等方式收集檔案。
五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向檔案館移交檔案,檔案館不得拒絕接收。十五條 檔案主管部門發現檔案館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存在檔案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限期整改,消除檔案安全隱患。
百年來,無論時代風云怎么變幻,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未變,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浦東基層黨建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進程中,秉承了一流黨建促一流開發的理念,邊探索邊創新,在破解難題中前行,為浦東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福州市加強老舊小區整治工作,按照“環境提升、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讓老舊小區“亮起來、通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福州市著手建立四級管理體系,突出以區為主的物業管理工作機制,建立由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共同參與、共同規范的物業管理工作機制,維護老舊小區改造成果,促進小區管理持續規范。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社區發展治理的“初心”,是讓市民共享幸福,上海正打造成為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生活在這里的居民,用幸福感、獲得感填滿這座城市。
“以往像免費孕檢、辦理社保、老年證等常用辦事項,需要社區工作人員逐一電話通知,一天可能要幾百通電話”,天鵝湖社區黨委書記洪軍向記者介紹。” 合肥智慧社區項目組工作人員韋賈計介紹,智能語音外呼平臺的應用更新,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訓練機器學習研發而成,還需要不斷拓展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