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1日08:35 來源:猛犸新聞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夏萍/文視頻 張霓/剪輯
9月29日晚上六點,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南寨村,一名村民在下紅薯窯過程中,不慎墜入10米紅薯窖的底部,情況十分危及,當地消防部門立即趕赴現場實施救援。
經現場查看,在一個直徑1米左右、深10米的紅薯窖底部,一位老人不安的坐在窖底,意識清醒但失去行動能力。
現場村民正趴在井口利用鼓風機往井下送風,以便讓被困人員得到有效呼吸。窯口較窄,只能容許一人進出,有著救援豐富經驗且身材矮小的消防員張臻請纓下窯救人。救援人員一邊張臻穿戴安全設備,一邊架起三腳架,準備輸送張臻下井。
張臻順利下井之后,喪失行動能力的老人對其救援措施配合度極低,任憑多次呼喊,老人始終無法正常交流。救援人員只能一邊安撫老人,一邊另想對策。
救援人員決定,先為老人穿戴好救生設備,然后消防員與他,逐個的通過吊出紅薯窖。窖底空間狹小,老人配合度低,救援速度十分緩慢,但張臻的手一刻沒停過,歷經15分鐘,張臻克服種種困難將攜帶的保護裝置穿到老人身上。
老人被固定好后,消防員張臻先出井,以便為拉拽被困老人營造空間?!按蠹以诶У臅r候一定要慢點,小心不要讓老人的頭部碰到井壁……。”
經過救援人員的齊心協力配合,被困老人被成功救出。到達地面后,醫護人員立即進行初步檢查,隨后救援人員將老人抬上救護車,前往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救治。
據老人家屬描述,這個紅薯窖是由一個廢棄水井改造而來,老人今年已經76歲,最近身體不好,有可能是在往窯內放東西時一不小心掉進去的,當時親戚都不在場,周圍村民發現后一名村民嘗試下去救援,營救未果,無奈只好報警求助消防救援人員,虧消防員及時趕到,不然恐將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
大象新聞·猛犸編輯 周莉
2020年11月,記者來到陜西西鄉白龍塘鎮。這親切而熟悉的味道,開啟了我們尋訪甜蜜事業的一天……
為幫助貧困村民脫貧,肖馨絞盡腦汁,甚至自掏腰包為貧困戶買大米、買油、買牛奶、買電風扇、買電飯煲、買取暖器,卻從不在貧困戶家吃一頓飯,不增加群眾一分錢負擔??粗ぼ斑B走路都不那么利索,還經常在山里走訪貧困戶,村民們都有些不忍。
消費扶貧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一包米、一桶油、一斤水果……每一份扶貧產品的消費背后都連著一個產業,支撐起貧困地區脫貧的希望。北京市豐臺區岳各莊批發市場總經理戴樹森說,在新民村建立蔬菜種植基地,就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農業企業、專業種植戶來此興業,培育集約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
9月7日,全國農田建設工作現場會在周口市召開,這是機構改革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性農田建設會議,來自全國的代表觀摩了商水縣和鄲城縣高標準農田“升級版”——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
先是大連一高校輔導員隔空告知同學床板長了蘑菇,隨后廣州一大學生發現晾衣架上出現一個鳥窩,再后來辣椒樹,紅薯藤相繼被發現。這些發現無不讓網友驚嘆,同時又好奇:接下來還會出現什么?
地處武陵山腹地的思南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紅薯是當地村民的主要食材,但受制于交通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附加值低,農戶往往只能自給自足。近年來,思南縣把紅薯產業作為扶貧主導產業,引導農戶發展“紅薯經濟”。
“過去打零工,干完這個活兒,還不知道下個活兒在哪里。新碩農業種植基地有1300多畝地,建有59座蔬菜大棚,生產黃瓜、西紅柿等近10種蔬菜,不少品種來自國外,150多名村民在這里打工。
在5月30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記者從省科協獲悉:河南省共有7名科技工作者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張金良,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董事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國家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
今年53歲的王自然是河南省夏邑縣太平鎮孟李莊村土生土長的一員,當了12年村支部書記的他,雖然家境貧寒卻仍然有著一顆向上之心。隨著村里扶貧工作力度逐漸升級,他承包了村里的扶貧就業車間,現如今的他過上了實實在在的小康生活。
核心提示:5月6日,走進河南葉縣田莊鄉東李村大棚紅薯種植基地,一簇簇紅薯苗從一條條整齊劃一的田壟探出頭,青蔥欲滴、生機盎然。5月6日,走進河南葉縣田莊鄉東李村大棚紅薯種植基地,一簇簇紅薯苗從一條條整齊劃一的田壟探出頭,青蔥欲滴、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