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30日12:1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一部中秋史一部文化史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秋節的文化習俗
經詩文書畫瓷器 雕刻……
流傳至今 經久不息
央視新聞《文物里的中秋》
將帶您打卡各地博物館
透過珍藏文物
領略古人那些
令人無限遐想的中秋場面
提起中秋節
總離不開月亮的元素
祭月賞月拜月的習俗
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
在湖北省博物館
就藏有兩件
明代梁莊王墓中出土的
和月亮有關的文物
讓我們跟著講解員崔航
一起去聽聽它們的故事
青白玉鏤空東升圖環飾
環內雕刻著雙兔望月圖
“骨朵云”拱托著頂端的一輪圓月
下方生長著一棵結有果實的枇杷樹
樹下有一對玉兔
抬頭仰望著月亮
兩件紋飾相同
但兩兔的朝向卻正好相反
就好像在互相張望
充滿對稱的美感和趣味性
古代文化中常用兔子代表月亮 光明
是當時流行的玉器形象
青花瑤臺賞月圖瓷鍾
瓷鍾外壁繪有三組人物故事
第一組有四個人物
其中一位似是老婦
側身坐在石墩上
身后站著她的丫環雙手持扇
老婦對面是一位
身形窈窕的年輕女子
其右側伴有一童子
第二 三組則各有
一年輕女子和丫環
天空清高虛遠
祥云圍繞著月亮
仿佛灑下了一片皎潔
可以看出
明代中秋賞月已然成為一件
在民間非常盛行的民俗活動
“海上生明月”
“明月皎夜光”
“江畔何人初見月?”
“海上明月共潮生……”
中國傳統文化中
對月亮往往寄予了不一樣的情思
月亮雖有些陰晴圓缺
希望大家不管經歷過
怎樣悲歡離合
都能找尋到自己人生中的
美滿與團圓
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監制丨劉鑫
制片人丨王宇
主編丨李雯婷
記者丨顧小慈 孔祿淵
攝像丨王波濤 游婧
剪輯丨楊青
統籌丨凌姝
這次嫦娥五號奔月,有網友說,畢竟白天看不到月亮,所以要在晚上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表示,其實,發射窗口
月亮之上,嫦娥“挖土”視頻來了
“嫦娥四號”是一位“護士”,它給月球“測量體溫”,幫助人類繪制出第一份完整的月球全天溫度曲線圖。“嫦娥四號”還是一位“觀測員”,它承擔了人類在月球背面的首次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傾聽“來自宇宙的聲音”。
10月14日晚,演員趙夢潔發長文爆料與某選秀男藝人的戀愛經過,稱兩人2016年在一起,2020年春天分手,戀愛期間她介紹自己的資源給男方,知道男方想當偶像,所以一直隱藏自己的女友身份;男方出道后熱度暴漲,異地戀、經紀公司的壓力、外界的聲音成為了兩人的阻礙。10月15日凌晨,任豪發文疑似回應前女友爆料一事,他講述了一個大海和月亮的故事,并在最后寫道月亮無法接受月光照不進的海溝,大海也不愿意將不堪和坎坷展示給月亮。
交通便利后讓這里的一切迅速改變著,其中就包括鄉村醫生鄧前堆工作的拉馬底村衛生室。云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這是我們鄉村醫生的動向,來了領導也好,患者也好,一看到這里他們都知道了。
交通便利后讓這里的一切迅速改變著,其中就包括鄉村醫生鄧前堆工作的拉馬底村衛生室。云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這是我們鄉村醫生的動向,來了領導也好,患者也好,一看到這里他們都知道了。
中秋將至,距離祖國萬里之遙的海軍第35批護航編隊正在亞丁灣海域劈波斬浪、守護安寧。海上的明月漸圓,官兵們卻依然在堅守。在即將到來的團圓佳節里,祝福偉大祖國,祝福最可愛的人。亞丁灣護航官兵鏡頭下的月亮》。
這是9月29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太陽產房拍攝的參與集體亮相活動的大熊貓寶寶。新華社發(張可凡 攝) 這是9月29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月亮產房拍攝的參與集體亮相活動的大熊貓寶寶。
周五(10月2日),全省陰,大部分地區有小雨或零星小雨,西部、南部局部中雨。周六(10月3日),南部有小雨,受冷空氣和降水影響,南部最高氣溫較前期下降6到8度。3、國慶中秋假期,廣東省大部分地區有降雨,大家出行記得攜帶雨具。
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中國鐵路向你發出邀請,赴一場不同凡響的火車之旅。等你來拿 坐高鐵看中國致敬家國情懷點亮心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