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小康在哪里丨索道旁新醫院 鄉村醫生問診出行不再難

2020年10月07日15:1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5034

  走山路、攀山崖、過溜索

  云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醫生鄧前堆

  在怒江之上、峽谷之間的索道上往來28年

  為群眾出診治病

  鄧前堆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之后,不改初心,仍然守衛百姓健康。如今,怒江“索改橋”,行醫路變了樣,鄧醫生的工作和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橋通路暢 鄉村醫生問診出行不再難

  總臺央視記者 王溪:10年前,鄉村醫生鄧前堆要想給怒江這岸的鄉親們看病問診的話,必須要通過這樣的一個溜索,跨過湍急的怒江到達彼岸。溜索是當時此岸鄉親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10年后,我們再次來到這里,可以看到,索道已經不再使用,鄧醫生和對岸的鄉親們再也不用這么危險地溜索過江了。

  2012年被鄉親們稱為“連心橋”和“幸福橋”的鐵索橋先后建成, 2019年底,怒江美麗公路全線貫通,這條嶄新的二級公路,像一條隨怒江蜿蜒的絲帶,一直通向怒江的源頭——青藏高原。

  交通便利后讓這里的一切迅速改變著,其中就包括鄉村醫生鄧前堆工作的拉馬底村衛生室。

  這里是石月亮鄉拉馬底村衛生室,鄧醫生正在給患者掛點滴。

  這兒有一個牌子展示拉馬底村的基本情況,戶籍人數304戶,1091人,6個村民小組。這里顯示村民們患病的一些種類,家庭醫生簽約的情況,還可以看到,這兒有3個醫生,他們的信息和手機的信息都在這上面。

  記者:您好,忙完啦,辛苦,辛苦。這個衛生室我還是第一次到這邊來,感覺跟您最開始工作的那個環境變化很大。

  云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是,變化很大,以前我剛剛當鄉村醫生的那個房子是茅草房,藥房也在里面,看病人也在里面,我吃的住的都在里面。現在搬到這里,平頂房,變化很大。

  記者:我看人員也變多了。

  鄧醫生:對,以前我一個人,現在變成3個村醫了,還有個女醫生,最主要是為了農村婦女的方便,產前訪視、產前觀察、產后訪視都由女醫生來管。

  這位正在給患者看病的是鄧醫生的兒子范志新。從小耳濡目染,看著父親治病救人,在父親的鼓勵下,選擇了醫學專業。如今也走上了鄉村醫生的崗位。

  云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范志新:我也學醫了,和父親一起為鄉親們看病,看著鄉親們都健健康康的,在我們的幫助下鄉親們康復了,我也很幸福。

  雖然衛生所建起來了,但是鄧醫生平時還是要出診,一些體弱多病的老人、行動不便的慢性病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還是需要鄧醫生上門檢查和治療。

  云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山頭上還有一家需要去看一下,準備些高血壓血糖(藥)因為那邊那個人是高血壓又是糖尿病,兩樣都需要拿上。

  和往常一樣,鄧醫生出發前反復檢查了藥品,整理好藥箱。

  云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以前我們剛當鄉村醫生時這都是木板做的藥箱,而且藥瓶都是玻璃瓶,很沉的,一個藥箱大概是三四十斤吧。現在很輕的,而且藥瓶都是塑料瓶了,很輕。

  云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這是我們鄉村醫生的動向,來了領導也好,患者也好,一看到這里他們都知道了。

  當年“索道醫生”出診的時候,多遠的路也全靠一雙腳,不僅要溜索道,還要翻山走山路,2012這座連心橋修好后,索道變成了車道,鄧醫生也學了駕照,開車出診。

  問診交通不再封閉 就醫觀念不再閉塞

  橋建好了,路硬化了,鄧醫生出診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整個拉馬底村有6個村民小組,怒江東西兩岸各有3個村民小組。以前巡回下鄉,一個星期才能完成下鄉,現在最多兩天就夠了。

  記者:您當時溜完溜索,從這個地方翻過山到最遠的村莊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云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4到5個小時,正常的情況下。現在開車三四十分鐘吧。

  鄧醫生今天巡診的病人是老王單村小組的建檔立卡戶富麗都,富大姐今年68歲,平時自己一個人住,鄧醫生覺得她經濟本來不富裕,又不會騎摩托車,如果坐車到衛生室來來回回也得花路費,便定期上門給大姐復查。

  這次巡訪,鄧醫生還有一項工作,每個月的29日到31日,是拉馬底村衛生室的衛生宣傳日,每到月底這幾天,鄧醫生都變得格外忙碌。

  以前村里的交通封閉,人們的觀念更閉塞,對于衛生保健更是沒有基本的意識。鄧醫生說,鄉村醫生的職責就是以預防和宣傳為主。

  要想知道衛生宣傳的成效,翻翻十幾年來病人的病歷,就可以直觀地看到變化。以前,鄉親們缺乏衛生常識,得痢疾、瘧疾的病人非常多。為了提高村民們的衛生意識,鄉村醫生定期進村做衛生宣傳,如今,痢疾、瘧疾的病人已經很少見。多數病人都是慢性病、普通感冒患者。

  符合條件的拉馬底村村民都加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看病的費用大大降低。村民們看病更有保障了。

  云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 鄉村醫生 鄧前堆:來我們診所,衛生室里面,是減免50%,他要是開了100塊的藥,他自己只負責50元,其他的國家補貼。

  2019年12月,拉馬底村實現全村脫貧。精準扶貧,讓水泥路進村連戶,跨江橋梁如道道彩虹飛架怒江兩岸,棟棟新房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矗立在怒江之畔。村民從山上搬下來,住上了新房子,大山深處的人民群眾,正闊步走向健康、幸福的小康生活。

  央視短評丨讓鄉村醫生“下得去”“留得住”

  拉馬底村的這些變化,正是我國鄉村醫療條件不斷改善的有力見證,也是鄉村醫生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的生動寫照。以鄧前堆為代表的廣大鄉村醫生是數億中國農民的健康守門人,也是健康脫貧工作的主力軍,他們守護的是健康,送去的是希望。鄉村醫生用醫者仁心服務農民,國家也在全方位關愛他們。從落實各項補助待遇,到加強崗前培訓,從完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到改革職業資格制度,一系列制度安排就是讓鄉村醫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小康在哪里?在鄉村日益充沛的醫療資源中,在農民看病不再難的改革愿景中,在鄉村醫生越來越有尊嚴的執業環境中。

  (總臺央視記者 辛婭 孫宏宇 王溪 李常明 李勁松 陶世飛)

文章關鍵詞:鄉村醫生 索道 鄧醫生 問診 醫院 出行 小康生活 馬底村 月亮鄉 新房子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紀念抗美援朝特別節目《歸來》第五集:《堅守》

    綿綿秋雨,落在院子里那株桂花樹的枝葉上,滴落在老屋的門前,幾只白鵝在雨中悠閑走過。李春華:“牛羊豬等牲畜發燒了我也幫著看,給它們打針、量體溫,再掰掰腳,看看眼睛,看看鼻子。

  • 小康在哪里丨索道旁新醫院 鄉村醫生問診出行不再難

    交通便利后讓這里的一切迅速改變著,其中就包括鄉村醫生鄧前堆工作的拉馬底村衛生室。云南省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鄧前堆:這是我們鄉村醫生的動向,來了領導也好,患者也好,一看到這里他們都知道了。

  • 拉美疫中人丨阿根廷“一家人”不同的抗疫故事

    阿根廷北部的胡胡伊省與玻利維亞和智利交界。盡管已經過去了5個月,但弗朗西斯卡依然清楚地記得該省第一例確診病例、第一例死亡病例、最早被感染的公務人員等。”  這家人的父親——米格爾醫生——寫下的這首詩,最初是為了歌頌當地鄉村醫生不畏艱辛的精神,而現在更像是所有胡胡伊醫務工作者的寫照。

  • 中國醫師,值得一邊致敬一邊走近

    ”8月18日,在“走近醫生、對話未來”的直播中,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直言,“但是醫生也只是凡人。”  劉力紅醫生在線分享了一個故事,他最近準備搬家,村里的患者都覺得不愿意了:您要搬走了,我們以后看病就不方便了。

  • 醫有大愛 河南80后鄉村醫生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

    8月6日上午,商丘寧陵醫生萬玉柱在省人民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為一名血液病孩子帶去重生希望。萬玉柱成為河南省第886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