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6日17:26 來源:新華社
重磅微視頻|生態治理 永續發展(來源:original)
讓山川林木蔥郁,讓大地遍染綠色,讓天空湛藍清新,讓河湖魚翔淺底,讓草原牧歌歡唱……中國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的人間秘境,中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經過多年持續保護保育,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也展現了中國在綠色發展上的決心和擔當。
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中國將自身經驗與世界分享。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更以理念和行動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推動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
2013年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國際場合闡釋“兩山”理念,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面向未來,中國愿同各方一道,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為建設美麗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7日,以“守信互信 共踐共行——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為主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山東曲阜舉行。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評選結果,包括《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正式實施、中央文明委集中開展誠信缺失專項治理行動等。
12月7日,以“守信互信 共踐共行——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為主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山東曲阜舉行。中央文明委集中開展誠信缺失專項治理行動 重點整治互聯網信息服務等領域失信問題
按照“綠化彩化財化”的生態建設要求,臨縣組建起造林專業合作社291個,入社成員1.3萬人,其中貧困社員1.14萬人。實施生態扶貧,一方面是“增綠”,改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要“增收”,助力精準脫貧。
河水清幽、蘆葦輕搖、綠草如茵……10月23日,大河網記者隨同“行走大運河”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步入焦作大沙河公園,如同走進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千百年來,大沙河見證了這片土地的繁華與變遷,然而沙河盛景也曾一度消逝在歷史長河里。
原標題:堅持系統治理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效益 10月9日,國慶中秋雙節后第一天,省委書記王國生到焦作市,深入企業車間、產業園區、生態濕地等,調研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工作。
草原承載著獨特的生態、經濟和文化功能,被譽為“地球皮膚”。以草原生態文化為主題,把草原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統籌結合,多角度開展草原知識科普、草原文化體驗、草原生命教育等社會人文活動,推動自然與社會的和諧融合。
初秋時節,從甘肅蘭州一路向東到達平涼,綠樹成蔭、梯田如波,從遠處望去,一派阡陌縱橫、林茂糧豐的新景象。近年來,隨著黃河流域生態治理、梯田建設深入推進、“固溝保塬”等綜合治理工程,昔日的溝壑縱橫、黃土漫天煥發了新顏。
河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
8月27日至28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到南陽市內鄉縣、鄧州市、唐河縣、社旗縣,調研縣域經濟、企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工作,就“十四五”規劃編制聽取意見建議。在“編外雷鋒團”展覽館,王國生握著雷鋒戰友姚德奇、宋清梅的手,聽老人講述雷鋒的事跡,共同學習雷鋒精神。
登上位于三門峽市湖濱區高廟鄉的“山水林田湖草項目景區”六號觀景臺,俯瞰群山連綿、黃河蜿蜒,5000余畝生態梯田,油葵正開著黃燦燦的花,觀者宛如走進一幅山河壯美的新畫卷。湖濱區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是三門峽黃河流域(湖濱區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重點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