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18:52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河水清幽、蘆葦輕搖、綠草如茵……10月23日,大河網記者隨同“行走大運河”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步入焦作大沙河公園,如同走進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大沙河治理后水清岸綠,景色宜人
大沙河是海河流域衛河最大最上游的一條支流,屬天然河道,發源于山西省陵川縣奪火鎮,自焦作市西北部出山,一路流經博愛、穿城區、過修武、走獲嘉,從新鄉永康共產主義渠入衛河,全長114公里,其中焦作境內河道長74公里。
千百年來,大沙河見證了這片土地的繁華與變遷,然而沙河盛景也曾一度消逝在歷史長河里。“此前一段時間,大沙河水災多發,環境惡化,污染嚴重,成了一條臭水溝。”講解人員告訴記者,2018年,焦作市啟動了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主要內容包括防洪治理、生態引水、岸線整治、植樹綠化等。項目全長35公里,涵蓋12公里大沙河濕地公園、9處景觀閘、6.6公里精品商務旅游帶、5個城市主題景觀公園和3條綠色干渠廊道。
河岸旁有休閑步道可供市民、游客休閑散步
據悉,隨著工程建設的快速推進,大沙河已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連接南北的新紐帶,轉型升級的新地標。如今的大沙河實現了由昔日的洪澇河、污水河,向“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蝶變。除了白鷺、蒼鷺等在這里繁衍棲息,更吸引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赤麻鴨、紅嘴鷗、秋沙鴨等候鳥來“作客”。
大沙河水面清澈,波光粼粼
近期,大沙河公園新開放的體育公園、文體廣場、沙河記憶三個節點公園,集生態體驗、環境教育和健康養生于一體,優美的景色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來游玩。
市民帶孩子來大沙河公園玩耍
大沙河公園的銀色沙灘成了小孩子的樂園
公園內盛開的粉黛亂子草吸引游客駐足拍照
大運河焦作段始于隋煬帝大業四年(公元608年)興修的隋唐大運河永濟渠,是大運河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昔日臭水溝蝶變為今天的幸福河,大沙河區域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靚麗水城的會客廳、公眾活動的大舞臺。
2017年,在水體治理的基礎上,大沙河及其沿岸被打造成了生態長廊,專門把2公里長的一段筆直河道規劃為水上運動區域。南山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周保民認為,南山區在做區域發展規劃的時候,把文化和體育的需求都統籌加進去,讓體育文化設施建設用地得到了保障。
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筑中國夢。焦作市政府高度重視全民健身,按照“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水上運動與陸上運動、冬季運動項目與夏季運動項目相結合”的設計原則,將體育健身元素融入大沙河項目建設,延伸“體育+康養”項目。
中國鄭港國際徒步大會由河南省體育局、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主辦,鄭州市體育局、國家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承辦。據了解,除了團體隊列展示交流大賽之外,9月28日,2019中國鄭港—焦作國際徒步大會將在焦作大沙河體育公園舉辦,大會參賽人員預計將達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