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9日16:5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生態聚焦】
日常生活中,塑料的使用非常廣泛,已經融入方方面面,社會依賴性強;但同時,塑料的使用也帶來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兼顧生活便利與環境保護是全社會面對的共同課題,既涉及部分企業的利益,也涉及群眾生活習慣的改變——
“限塑令”升級,部分地區先行禁塑
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
為減少使用塑料制品,加強塑料污染治理,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相較于2007年發布的限塑政策,新“限塑令”從行政和技術兩方面采取措施,保證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為進一步落實新“限塑令”,7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又聯合發布《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詳細界定禁、限管理的細化標準。
新“限塑令”發布后,哪些一次性塑料制品不能使用了?禁用后可以用什么來替代?為了減塑,我們應該怎樣做?針對上述公眾關心的問題,光明日報記者采訪了業界的專家和學者。
在江蘇省鎮江市車站社區,江蘇大學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展示繪制的環保袋。石玉成攝/光明圖片
新“限塑令”對日常生活影響幾何
根據新“限塑令”,到2020年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全國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今后,禁、限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區范圍和領域會逐步擴大,賓館、酒店將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凱指出。記者注意到,新“限塑令”規定,到2022年年底,全國范圍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到2025年年底,實施范圍擴大至所有賓館、酒店、民宿。
“塑料制品具有方便實用的特點,在一些特殊時期或特定場景下,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限塑工作也不能不顧實際情況搞一刀切,需要對特殊情況進行適當豁免?!眹野l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張德元強調。
在張德元看來,細化標準在一次性塑料棉簽的禁用上,就充分考慮到醫療應用領域的特殊需求,對醫療器械類塑料棉簽進行豁免;同時,考慮到當前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的特殊需要,細化標準規定,在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期間,用于特定區域應急保障、物資配送、餐飲服務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免于禁限使用,為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作出了靈活的政策安排。
在河北省故城縣一家食品包裝企業,工人在操作吹膜機制作環保食品包裝袋。新華社發
禁用以后可以選擇哪些替代品
顯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是此次新“限塑令”禁、限的重點。
“實施生活垃圾分類以來,我國大多數塑料廢棄物都得到合理的回收與處置,但再密閉的垃圾回收系統也難免會有一部分塑料廢棄物泄漏到自然環境中。因此,率先禁、限使用這部分容易泄漏到自然環境中的塑料制品,可以減少泄漏到環境中塑料制品的增量?!壁w凱解釋道。
對于2020年年底前要在部分地區和場所先行停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行業企業已經開始采取積極行動,形成一批切實可行的替代方案。
以一次性塑料購物袋為例,近年來,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許多消費者已經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其實,塑料購物袋的替代方案還有很多。比如,很多商超為消費者提供了無紡布環保購物袋,設計制作精美的環保購物袋甚至成為購物時尚。
記者走訪發現,為減少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有餐飲企業通過改造冷飲杯蓋,用自帶飲嘴的杯蓋代替“吸管+杯蓋”組合,較好地替代了吸管的作用;可降解塑料吸管等替代產品也在積極生產和應用中,相關產品逐漸成熟,可以為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提供有力支撐。為了減少一次性塑料刀叉勺的消耗,不少具備條件的餐飲企業在堂食中采用可重復使用的餐具,一些快餐企業正在使用竹木勺替代一次性塑料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統計測算顯示,在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涉及的相關地區零售、餐飲領域,上述塑料制品的年消費量約30萬噸,無紡布、紙、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應量約有40萬噸。應該說,替代產品產能可以滿足消費需求?!敝袊虡I聯合會副會長張麗君指出。
對于公眾關心的替代品價格成本問題,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院長翁云宣認為,替代產品目前尚處于產業發展前期階段,規模小而分散,且需要大量的研發、設備和試驗投入,所以相對成本較高?!半S著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逐步推進,相信從生產源到消費終端,全產業將對環境友好型材料達成共識,市場需求量和生產規模會越來越大,替代產品的生產成本會越來越低,相關制品的價格也將變得越來越便宜?!?/p>
減塑,我們應該怎樣做
在張德元看來,做好減塑工作,不僅需要政府積極行動起來,制定好相關政策規范和實施細則;也需要行業、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執行好國家有關規定,走綠色發展的道路;更需要廣大社會公眾多一些理解、支持和參與,做到能不用的不用、能少用的少用,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塑料污染治理全社會共治共享的格局,確保限塑政策取得好的效果”。
為落實新“限塑令”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行業、企業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參與減塑工作。例如,某知名連鎖快餐企業于今年6月宣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中停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在行業協會的牽頭組織下,涉及塑料制品前端生產、中端使用和末端處置的16家主要企業共同成立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推動重要利益相關方攜手建設綠色塑料供應鏈;部分地區的連鎖商超也開始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并主動開展商品包裝的設計優化,以便消費者直接提拎……
“我們已會同相關行業協會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向行業企業傳達到位,后續將組織零售、餐飲等企業,加大向消費者宣傳限塑政策的力度,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共同形成減塑習慣。同時,組織餐飲業、零售業與替代產品生產廠家進行對接,篩選合格供應商,提出產品采購需求,推動企業建立綠色采購體系。此外,還將與相關行業協會共同發起倡議,讓商貿流通服務業更多企業履行主體責任,自覺開展減塑行動?!睆堺惥硎尽?/p>
落實新“限塑令”,普通消費者的態度和行為至關重要。
“普通消費者應認識到,改變不合理的消費方式,減少塑料污染,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內容,也是每個消費者應盡的社會責任?!睘榇耍瑥堺惥ㄗh,普通消費者可以在日常消費中使用可循環利用產品,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做到適度消費、綠色消費——“只有大家都積極參與,從身邊小事做起,逐漸養成綠色消費新習慣,才能推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商貿流通行業是聯結生產和消費的中間環節,對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至關重要。作為政府與企業的橋梁紐帶,我們積極響應國家有關政策要求,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烹飪協會和中國飯店協會發出了“建設生態文明,減少塑料污染”的倡議書,倡導商貿流通企業認真執行減塑政策,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耗,并引導消費者踐行綠色消費理念,帶動生產企業和供應商減少資源浪費,共建美麗中國。
希望廣大飯店餐飲企業積極行動起來,響應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相關規定,對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刀叉勺、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間和范圍,停止使用,并積極尋找替代品,增強消費者消費體驗,為綠水青山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減塑行動我參與,共建綠色新生活!
為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帶來的白色污染,超市發早在2008年就對塑料袋、連卷袋采取了減量舉措。目前,我們已做好下一步減塑工作準備,將在年底前完成可降解塑料袋的全覆蓋,增加環保購物袋的售賣,為顧客提供更多綠色選擇。超市發作為國有企業,將積極響應行業協會的減塑倡議,在滿足社區百姓一日三餐的同時,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將綠色消費理念傳遞到千家萬戶。“塑”立環保意識,“袋”走白色污染——超市發,在行動!
餐飲業是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戰場,作為一家國際連鎖餐企,海底撈長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致力于通過自身行動帶動行業減塑。自去年起,海底撈積極聯合第三方供應商,對餐盒、吸管、打包袋等產品進行綠色設計,并陸續進入測試、推廣階段。我們希望有更多的餐飲同行參與進來,推動餐飲行業全面減塑,為保衛綠水青山貢獻自身力量。
麥當勞的熱愛不止于美味和服務,我們對所在的社區和環境也心懷熱愛,努力共建美麗中國。我們相信,利用麥當勞的規模,減少吸管的“一小步”,也能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一大步”。減塑行動我參與,共建綠色新生活!
星巴克非常自豪在中國提前一年實現了全球減塑承諾,在2019年年底已經100%完成了塑料吸管替換,每年大約可減少200噸塑料使用。同時,我們還積極推出了植物膳食、可降解餐盒以及堅持自帶杯優惠等一系列環保舉措。我們鄭重承諾,積極響應國家有關塑料污染治理要求和行業減塑倡議,繼續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品牌理念,以門店規模發揮綠色影響力,鼓勵消費者一起愛地球。
綠色發展是實現外賣行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2017年以來,美團外賣發起“青山計劃”,支持綠色包裝產品,推動餐盒回收再用。倡導用戶綠色消費,聯動上下游產業,持續推進外賣一次性包裝廢棄物的治理。未來,我們將積極響應倡議,繼續發揮互聯網力量,聯動平臺生態,守護綠水青山,共建美麗中國。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9日 05版)
相較于實體店鋪,線上渠道的“耗塑量”更加驚人,卻常因“運輸保護”而被選擇性忽視。因便利、質輕、耐磨等特性,塑料曾被視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之一,但也由于“回收難、降解難、處理難”的弊病,成為難解的環保課題。
與以往限塑令不同的是,京版“限塑10條”為本市六大行業治理塑料污染規定了時限和步驟,對每個行業對標整改提出了嚴格要求。禁限塑進入倒計時,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力,勢必會倒逼更多行業走出舒適區,甚至會觸動一些企業的既得利益。
8月31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9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質疑中國環保措施。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蓬佩奧先生應好好照照鏡子,問問自己美國為何退出《巴黎協定》。
從5月份開始,南京某小區連續有外賣被偷。廣州日報:騙術伎倆千變萬化,缺不了看似有利可圖的誘餌;所有套路,無不是建立在藏家“逐利”的人性弱點之上。
這源自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總之,“限塑令”升級“禁塑令”后,治理手段要樹立全鏈條治理思維,朝更科學、更完善、更人性化方向努力。
今年,我國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按照突出重點、有序推進的原則,《意見》區分重點城市、地級以上城市和相關縣級城市,按照2020年、2022年、2025年3個時間段,分步驟、分領域推進塑料污染治理整體工作。
今年,我國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當前,各地正在著力推進新版“限塑令”的落地實施。
向白色污染說“不”!河南“限塑令”再升級
針對新能源貨車路權限制的問題,張近東提出,要建立新能源貨車管控與服務平臺和城區貨車通行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新能源輕卡貨車專用導航平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糧集團黨組副書記、總裁于旭波就此提出了相關解決建議——使用可降解材料,特別是生物可再生可降解的聚乳酸材料替代塑料。
5月初的內蒙古,在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現場,人潮涌動、機械轟鳴。綠色金融在加速,在廣東,首批排污權質押融資項目落地,合法排污、節能環保等企業得到數百億元排污權質押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