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1日14:0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8月31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9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質疑中國環保措施。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蓬佩奧先生應好好照照鏡子,問問自己美國為何退出《巴黎協定》。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力推動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取得顯著成效。在國際層面,中國認真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巴塞爾公約》《關于汞的水俁公約》等條約義務,為全球環境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趙立堅指出,2018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6億噸。中國是對可再生能源投資最多的國家,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早在2008年,中國就實施“限塑令”、大力推廣廢塑料循環再利用。截止到2019年底,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接近99%。中國沿海城市已全部建立垃圾分類和“海上環衛”機制,積極開展海灘和海洋垃圾清理活動,頒布《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法規、政策,確定了汞污染防治的目標、路徑和措施。
反觀美國,作為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美國既不批準《京都議定書》,又退出《巴黎協定》,否認自身約束性量化減排任務,徹底游離于全球碳排放體系和安排之外,嚴重阻礙了全球減排、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等相關進程。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固體廢棄物出口國和人均塑料消費大國,美國既不批準《巴塞爾公約》,又為全球塑料垃圾等治理化進程設置障礙,將大量廢棄垃圾轉移至發展中國家,給當地和全球環境帶來了極大危害。誰才是肆意漠視全球環境和全球人民健康,我想大家一目了然。(總臺央視記者 申楊 靳丹妮)
(編輯 文雅 王鶴翔)
在7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6日,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發推特稱,中國在破壞環境方面“獨占鰲頭”,各個國家、企業和公民必須要求中國停止其破壞性行為。華春瑩說,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首批締約國,并為達成《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及其實施細則作出重要貢獻。
在慶祝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之際,作為時任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主席,我想強調中國在必不可少的與氣候變化的斗爭中曾經、正在并繼續發揮作用的重要性。人們經常問我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成功的原因,而我總是強調,如果沒有中國的積極支持,《巴黎協定》就不可能達成。
這也意味著,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可以獲取總統每日簡報,他和他的團隊也將收到數百萬美元的過渡資金。獲得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提名的托馬斯-格林菲爾德,有過35年的外交工作經驗,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她擔任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經過一段時間僵持后,美國總統權力交接終于啟動,美國政府的政策也進入了“微妙期”。今年12月12日是《巴黎協定》通過五周年的紀念日,各締約方計劃共同慶祝這一里程碑式的時刻,而此時此刻美國的心情卻是復雜的。
如何在減緩碳排放量增長的同時,保證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是中國邁向綠色低碳發展新征程的艱巨挑戰。面對如此艱巨的挑戰,中國仍然做出了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政治承諾。
即將過去的2020年,人類經歷了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超過百萬人失去生命,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影響超出2008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調集一切資源、盡一切努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加強各國聯防聯控,支持彼此抗疫努力,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距離美國媒體預判拜登為2020年總統選舉贏家已過去3周,特朗普政府近期終于“松口”,授權正式啟動權力交接程序。美媒指出,格林菲爾德在外交領域經驗豐富,對非洲事務非常熟悉,將成為拜登團隊中的非裔新面孔。
當地時間11月23日,總部位于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溫室氣體公報》指出,2019年二氧化碳含量又出現了突飛猛進增長,全球年度平均值突破了百萬分之410的重要門檻。” 塔拉斯同時指出,緩解空氣污染和解決環境保護問題可同步進行,通過從傳統化石能源,例如煤和石油向清潔能源轉化,這樣能降低空氣污染,還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美國政府22日宣布,自美國通報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決定已過去6個月,美國現在不再是該條約的成員國。 本月12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強調,俄方要求其他締約國家承諾,在美國退出條約后,俄羅斯仍將被允許在美國駐歐洲基地上空飛行。
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如何平衡處理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三大任務,如何推進全球減貧目標,是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習近平主席結合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率先實現復工復產和恢復經濟增長的成功實踐,提出了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一攬子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