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6日10:06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是中國科技進步的縮影。”近日,土耳其土中商業促進友好協會主席阿德南·阿克佛拉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特別祝賀北斗系統正式開通,認為這一科技成果將對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阿克佛拉特的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著一摞有關北斗系統的資料。不久前,他在當地報紙發表文章,介紹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相關建設。“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斗系統在衛星數量、定位精度、可用性等諸多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中國奉行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讓這一技術對世界各國更具可及性。”阿克佛拉特認為,北斗系統將促進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提升和科技進步,幫助這些國家增強獨立發展的能力。正如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迪皮蓬在祝賀北斗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的視頻中表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也是通過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向全世界人民提供精確地理定位服務的重要一步”。
從2007年起,阿克佛拉特幾乎每年都赴深圳參加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每次在高交會上,我都看到不少最新科技成果展示,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在交通、通信、數字化等領域飛速發展,有些技術已躋身世界前列。”他說,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投入大量資源用于研發,倡導和支持創新發展,“中國加快科技創新將推動經濟更高質量發展。期待與中國加強科技合作,讓科技進步成果惠及世界各國民眾”。
阿克佛拉特表示,土中兩國在疫情防控、治療及疫苗研發等環節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土耳其是共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希望促進土耳其“中間走廊”計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加強科技等各領域交流。土中商業促進友好協會也將繼續為增進兩國了解、實現合作共贏貢獻力量。(記者 王傳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楊長風:通俗地講,北斗衛星導航的原理是基于三球交匯原理,通過測量3顆以上導航衛星與用戶接收機的距離,解算用戶的三維位置坐標。
21世紀的中國,無論在城市、田野、海洋或是雪山之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歷經30多年的探索實踐,三代北斗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介紹,大概有698.61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已經安裝使用北斗系統,占運營車輛的96%。吳春耕指出,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進北斗運營工作不斷走向深入,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
” 基于北斗2號、北斗3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新發布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北斗定位2.0版)能夠實現秒級定位、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裝配車載天線時精度可達到亞米級),而1.2米的高精度意味著車道級定位得以實現。” 2018年,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及其在交通領域的重大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其中包括網絡輔助快速首次定位技術的攻關。
據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介紹,京沈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斗慣導小車”在京沈高鐵的成功應用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鐵路建設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從打開地圖導航,到外賣點餐,再到車庫里停車,現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在未來北斗新的導航系統上,在LEO軌道上,實行導航通信深度融合,并服務遙感的方針,達到全球物聯網和數字地球的目標。
在湖北武漢召開的中國北斗應用大會以“推進北斗應用、壯大新興產業”為主題,來自衛星、產業應用等領域的專家就北斗應用和未來發展進行共同討論。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 于賢成:隨著北斗三號系統開通并提供全球服務,未來10年是我國北斗產業發展輝煌的10年,黃金的10年。
“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是中國科技進步的縮影。阿克佛拉特表示,土中兩國在疫情防控、治療及疫苗研發等環節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單車上的智能鎖能夠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哈啰大數據中心每天會從路面單車收到數億次車輛定位信息。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公共安全……北斗系統的行業應用早已如火如荼,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意見》明確,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等協同應用、北斗系統和遙感衛星行業應用,加強網絡安全保護,推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的建設和應用。在助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意見》還強調要加強網絡安全保護,完善綜合交通運輸數據中心,加大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的結合,持續推動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智慧工地等研發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