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5日16:34 來源:科技日報
為深入實施“科技助力青藏科考”、促進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揭示,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云雀”自主飛行機器人(以下簡稱“云雀”)近日在青藏高原開展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在空氣稀薄、強風干擾等極端環境下,“云雀”完成了自主起降、定點/航跡飛行、仿地飛行、動靜態障礙物避碰等自主功能,首次實現了我國機器人化高海拔環境科考。
青藏高原海拔高、氧氣稀薄、氣候惡劣多變,尤其是極高海拔區科考活動難度大、危險系數高,人類難以開展工作甚至無法到達,嚴重制約了青藏科考全面深入持續開展。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下,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國內技術團隊,圍繞高海拔極端環境下的機器人移動與作業技術開展聯合攻關。
科考活動中,“云雀”突破了“稀薄大氣中的高效升力系統設計”“高原強風干擾下的自主控制”等技術瓶頸,具備了“攜帶5公斤科考載荷、抵御7級大風,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飛行近30分鐘”綜合能力,成為我國首款適應極高海拔環境的科考飛行機器人。
從42歲起,秦大河便只能依靠他的假牙品人間百味。1989年,一支由中、美、蘇、法、英、日6個國家的6名隊員組成的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從南極半島的頂端出發,開始舉世矚目的南極“長征”。1990年3月3日,徒步近6000公里后,考察隊順利抵達終點——東南極洲的前蘇聯和平站,按最長路徑成功橫穿了南極大陸。
今天(28日)上午8時30分左右,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馬里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斗者”號也隨船勝利返航。
28日上午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馬里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記錄的“奮斗者”號也隨船勝利返航。責任編輯:楊杰
“十三五”期間,“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突破萬米海深,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地殼一號”完鉆井深7018米,創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鉆井新紀錄;“雪龍2”號在北冰洋成功獲取巖心樣品,創我國北極科考新紀錄......回望“十三五”,第一視角見證你我的收獲與轉變,央視網系列微視頻《新角度透視“十三五”》推出第五期,用150秒帶你重溫令世界矚目的中國深度。
出海的第6天,總臺央視記者楊理天身體也逐漸適應了7×24小時的“過山車娛樂項目”,趁著天氣好,王通大副帶著記者在他們所在的“探索二號”船上轉了轉。這艘船在13日全球首次深海直播里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滄海”號的母船,它為多項海試任務的提供支撐。
當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當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起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云雀”自主飛行機器人在青藏高原開展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實現了機器人化高海拔環境科考。
28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下水。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山大學科考船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孫冬柏介紹說,“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具備科學考察和人才培養的雙平臺功能。
“我命名你為‘中山大學’號,愿你承續并光大中山大學永恒的家國情懷,滿載一代又一代中大人和建設者的熱切期盼……”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山大學科考船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孫冬柏介紹,“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具備科學考察和人才培養的雙平臺功能。
地處青藏高原腹心地帶的納木錯湖面海拔4730米,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包括長江、怒江、色林錯、納木錯在內的“兩江兩湖”區域重要的科考基地。地處青藏高原腹心地帶的納木錯湖面海拔4730米,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包括長江、怒江、色林錯、納木錯在內的“兩江兩湖”區域重要的科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