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1日10: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王俊嶺)記者28日從銀保監會了解到,截至2020年6月末,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55.6萬億元,占全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18.7%,成為中國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銀行機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介紹,近年來銀保監會出臺一系列公司治理監管制度文件,著力化解部分風險機構公司治理歷史痼疾,全面規范各治理主體行為,多措并舉引導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完善公司治理。在監管機構和市場主體共同努力下,股份制銀行公司治理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具體來看,這些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公司治理架構逐步健全。股份制銀行已普遍修訂公司章程,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確保黨組織真正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已初步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公司治理架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相互制衡監督。大部分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成功上市,建立較完備的信息披露和市場化監督體系。
股權結構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在持續發揮國有資本作用的同時,股份制銀行也注重調動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本積極性,構建多元股權結構體系。目前股份制銀行中,有中央財政或地方財政控股的機構,有大型國有企業或金融企業控股的機構,也有國有股權和民營股權相對分散均衡的機構,還有以民營資本為主要股東的機構,為探索不同公司治理模式提供了有益參考。
經營發展模式不斷優化。股份制銀行日益注重通過優化公司戰略規劃,實現回歸本源、專注主業、防范風險。總體看,股份制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優化,通道類業務規模持續下降,凈值化理財產品占比提升,經濟資本、經濟增加值和經風險調整后的資本回報率得到重視和運用。高質量發展已逐漸成為股份制銀行的普遍共識和選擇。
風險管理能力持續提升。股份制銀行基本建立相對獨立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相互制約的前中后臺“三道防線”運行模式趨于形成,初步實現向全面風險管理轉型。通過加大存量風險處置和有效補充資本,股份制銀行風險抵御能力顯著提升。近兩年來,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累計處置不良貸款金額近1.5萬億元,不良貸款率保持在1.63%左右,以內源和外源等多種方式累計補充資本約1萬億元,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周亮表示,股份制銀行要緊緊抓住完善公司治理這個“牛鼻子”,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更好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近日,網上有關國有金融機構要降薪的傳聞引發熱議。記者調查發現,關于薪酬問題,多數銀行業內人士表示變化不大,目前也沒有收到降薪的消息。” 也有員工表示,目前雖未有降薪,但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壞賬增加,銀行盈利空間縮窄,不知道會否影響未來降薪。
(記者羅知之)為提高銀行永續債的市場流動性,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央行今日開展了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操作量50億元,期限3個月,費率0.10%。
市場普遍預期,利率水平下行仍有空間,央行本周進一步將MLF操作利率下調5個至10個基點的可能性較大。3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綜合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與經濟發展。
13日下午,人民銀行發布公告,決定于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曾剛表示,定向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可以支持銀行在資產端進行更長期限和更低成本的貸款投放。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答: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其中對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標準的銀行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
此次降準是今年以來央行實施的第二次降準。此次降準釋放的信號,對市場的運行,未來預期改善,以及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也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這樣的一個定向的動作,對整個市場也給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政策的信號,支持經濟、保障經濟,保持一個良好的運行的狀態。
3月13日,央行發布消息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于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2. 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答: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其中對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標準的銀行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
(申佳平)為緩解當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資金壓力,一些銀行采取靈活信貸政策允許“先還利,暫不還本”或適當延長貸款期限。葉燕斐指出,在疫情期間,城商行、農商行和股份制銀行采取靈活方式對待到期客戶的貸款,有利于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也有利于經濟的復蘇。
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質效,進一步豐富我們的信息數據,改進小微企業授信的審批和風控模式,提高信貸的響應、審批、發放效率,降低小微企業的申貸成本。我們相信,通過上述措施,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應該會在今年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