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0日17:0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這兩天,新疆瑪納斯縣3萬多畝青貯玉米迎來豐收季,當地組織人力、大型機械全面啟動收割工作。
青貯玉米是專門用來飼喂牛羊等牲畜的玉米。收割時,包括玉米棒穗在內的整個玉米植株,都一次性完成收割、粉碎、裝車,再經過青貯發酵后,成為牲畜過冬的青貯飼料。在新疆瑪納斯縣青貯玉米種植基地,農民合作社新引進的兩臺新型自走式青貯玉米收割機今年投入使用,收割幅寬達到6米,一天可以收割400畝地左右,作業速度和效率明顯提高。
新疆瑪納斯縣樂土驛鎮青貯玉米種植戶 趙千:像我種2000多畝地的青貯(玉米),在收割期,最起碼就縮短了三天到四天的時間。
為了提高青貯玉米的種植效益,當地成立種植合作社,從選種到種植、管理、銷售都由合作社統一指導,將原來統收統貯的方式改為以質定級,優質優價,確保質量。
新疆瑪納斯縣樂土驛鎮青貯玉米種植戶 趙千:每畝地單產在4噸左右,按照現在市場價一畝地能賣到1500~1600吧,除掉成本每畝地我們能落到500元左右,再加上今年有國家的補貼,玉米青貯補貼每畝120元,這樣補貼我就能拿到20多萬。
(編輯 王洪禹)
王元明不會忘記三年前的那個早春——剛剛圓滿完成第一任駐村任務,就接到了趕赴新莊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通知。“這件事情讓我很感慨,人心齊、泰山移,不能‘等靠要’,還是要激發群眾脫貧意愿,提升脫貧能力,扶貧先扶心,脫貧先立志。
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產業扶貧,組織消費扶貧,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轉移就業,讓貧困群眾有穩定的工作崗位。要因地制宜探索精準脫貧的有效路子,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脫貧的機制,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致富的動力。
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產業扶貧,組織消費扶貧,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轉移就業,讓貧困群眾有穩定的工作崗位。要因地制宜探索精準脫貧的有效路子,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脫貧的機制,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致富的動力。
曾經窮得叮當響的深度貧困村,如今村級集體經濟即將突破300萬元。10月2日,驅車行駛在葉縣辛店鎮南王莊村平坦的柏油路上,萬頭生豬養殖場、千塊光伏發電板、800畝桃林和村標準化廠房一一閃過車窗。
“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被稱為中國最貧困地區之一,這個“西”,指的就是寧夏的西吉縣,是寧夏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縣區。固原市西吉縣涵江村駐村第一書記 秦振邦:我就想,我要俯下身,安下心,我在爛泥灘做不出一番事業我就不會走。
山東陽信縣立足傳統肉牛產業做好“牛文章”,通過典型示范、品牌引領、產業提升,推動產業規模由小到大,為縣域發展、百姓增收探出新路。馬宗輝說,實行“糧改飼”以來,大伙兒用青貯玉米代替過去的秸稈和精料喂牛,利于營養吸收。
山大溝深、十年九旱,過去,惡劣的自然條件嚴重限制了鷂子川村農業發展,耐寒、耐旱、耐瘠薄的馬鈴薯是村里為數不多的作物之一。近些年,西海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鷂子川村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飯桌上的菜式逐漸多了起來。
近些年,政府加大力度引導土地規范有序流轉,鼓勵開展大規模農業機械化經營,讓陳軍章看到了農村大發展的希望。王祝華 攝 2014年成立正業農機專業合作社,購置和租賃農業生產需要的不同類型農機,陳軍章還成立了農業機械化專業收割團隊。
據悉,福海縣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農牧業生產不放松,真正把服務送至秋收一線。馬占龍是也斯克庫木村的養殖大戶,每年都要育肥上千頭(只)牛羊,利用青貯玉米發展牛羊育肥,是他最好的選擇。
【舉措】結合實際,西吉縣開出產業結構調整良方,重點向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上傾斜。縣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馬鈴薯、雜糧、油料作物,每畝補貼100元;種植“隴薯7號”、青貯玉米等優新品種和優質苜蓿,每畝補貼200元;種植低效農作物,不予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