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4日12:44 來源:新華社
本文轉自【半月談】;
王元明不會忘記三年前的那個早春——剛剛圓滿完成第一任駐村任務,就接到了趕赴新莊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通知。
新莊村,曾是寧夏南部山區的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約三分之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不僅因為條件差、收成少、百姓窮,還因為人心散、矛盾多、糾紛頻發……
王元明的第二任駐村履職路遠比想象中艱難......矛盾集中爆發是在2017年6月份,一場大雨沖毀了村口的道路,村民紛紛聚集到村部圍著他要錢修路,王元明堅決拒絕,和村干部分頭行動,挨家挨戶找人幫忙,大家伙一起用了一下午時間,靠自己修好了道路。
“這件事情讓我很感慨,人心齊、泰山移,不能‘等靠要’,還是要激發群眾脫貧意愿,提升脫貧能力,扶貧先扶心,脫貧先立志。說到底,人是決定因素。”王元明說。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使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扶貧扶志,最有效的方案和路徑之一就是開展教育培訓。
新莊村幫扶干部通過“路邊會”形式廣泛深入開展政策宣傳、思想教育、民族團結大講堂等活動,從思想上解決群眾思想觀念落后、發展信心不強、動力不足等問題。
路邊上、家門口、路燈下、活動場,都成了會場、課堂、講習所。半年時間,村里召開“路邊會”60多場次,使村風民風得到了根本性轉變。
改進幫扶方式,引導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實現就業,發揮貧困群眾主體作用是扶貧扶志的另一有效方案。為此,新莊村通過實施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全面提升勞動力素質。
“這些工作起到了明顯的效果,群眾在一起聊的最多的就是怎么發展,我一看時機到了,開始著手進行全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壯大草畜產業。”王元明說。扶貧經驗表明,產業是脫貧之基、強域之本、致富之源,是實現區域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
在村干部的示范引領下,村民們開始學著種植青貯玉米,養起了西門塔爾優質肉牛。全村糧飼比由9:1調整到1:9,肉牛存欄量三年間翻了四倍多。
三年時間里,新莊村通了動力電和自來水,實現了安全住房全覆蓋,發展起種植、養殖和勞務三大產業,昔日“空殼村”發展到年收益20多萬元的“示范村”,農民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4000元增加到過萬元,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5.8%降到0。新莊,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莊”。
新莊的重生只是眾多貧困村告別貧困、走向小康生活的一個縮影。相信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中,一個又一個的新莊還將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總策劃:嚴文斌
總監制:葉俊東 王磊
副總監制:丁玫 王永前 孫愛東
執行策劃:王新亞 許小丹 潘陽
監制:孫愛東
總導演:史勁松
統籌: 侯巖同 王小丹
導演:王福麗
執行制片:熊慶華 袁帥
文稿:劉海 馬康寧 卜寄傲
攝影:劉海 盧鷹
主講人:劉海
剪輯制作:張初 韋含笑 王福麗
欄目包裝:毛杰 陳宏 陳聞駟
新媒體推廣:蓋藝騰 馬小蘢
項目運營:王小丹 張初
美術設計:焦云偉
半月談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寧夏分社
聯合制作
半月談雜志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