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3日15:08 來源:科技日報
◎ 楊欣 齊曉君 鄧孟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2007年4月17日20時許,北京清晰地接收到首顆北斗二號衛星發回的信號。這一刻,距離我國向國際電聯申請的導航頻率失效期限不足4個小時。中國北斗在最后時刻,拿到了進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俱樂部的“入場券”。
如今,“壓哨破門”的中國北斗不僅成為了世界導航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還通過積極合作、主動擔當,打造了自己的“朋友圈”。
北斗胸懷:合作共贏
北斗系統建設之初,國際合作道路走得并不順暢。但放眼世界、造福全球的北斗系統,在發展的任何時期,都真摯地表達出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合作的誠意和胸懷。
為順應多系統融合發展趨勢,我國積極推進北斗系統與美國GPS、北斗系統與俄羅斯格洛納斯、北斗系統與歐盟伽利略之間的兼容與互操作。目前,中美在星基增強、兼容與互操作等多個領域持續開展協調交流,取得多項合作成果;中俄自衛星導航政府間合作協定生效以來,重大戰略合作項目委員會有序推進多個合作項目,就兩系統時間互操作達成共識。另外,中歐之間也在持續深化頻率協調。
衛星導航系統是全世界公共基礎設施,中國始終堅持北斗系統對世界的開放性,東盟、南亞、東歐、西亞、非洲陸續加入北斗“朋友圈”,成果共享、合作共贏。
作為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北斗系統獻計獻策、舉力前行,為世界導航領域發展注入新思維、新理念、新動力;與聯合國外空司就深化衛星導航領域合作不斷達成共識,并在我國兩次成功舉辦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會議,發布“北斗宣言”和“西安倡議”,代表了世界導航大家庭的共同聲音。聯合國外空司在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收官發射成功后,專門發來祝賀視頻,肯定北斗系統在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平利用外太空、參與聯合國空間活動國際合作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
北斗系統帶到世界舞臺的,還有來自中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聯合研發、產業合作與教育培訓等。北斗系統將曾經摸爬滾打積累的衛星導航經驗與只是轉換成推進世界各國發展衛星導航應用的發展捷徑,幾年間,以中阿北斗GNSS為代表的北斗中心為依托,培育了大量國際化人才,同時,積極參加中阿合作論壇等區域合作機制建設,傾力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和平利用太空,深入開展外空領域的國家合作交流,這是我國一貫堅持的主張。以北斗系統為代表的航天科技,正在為世界各國人民實現更加美好的未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北斗擔當:造福人類
站在全人類角度守望和平安全、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支撐保障,是中國北斗義不容辭的使命職責。
近年來,隨著服務能力的增強,北斗系統積極融入世界事務、履行國際職責,先后進入多個國際組織標準,國際民航組織認可北斗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星座之一。支持北斗三號全球新信號的首個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已發布,首個北斗船載終端檢測標準已由國際電工委員會向全球公布,國際海事組織認可北斗系統為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國際搜救組織正在對北斗三號搭載的搜救載荷開展標準文件制定和入網測試……北斗系統必將在人類和平安全發展進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航天科技產品輸出排頭兵,北斗系統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國門,根據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服務,逐漸成為叫得響的“世界品牌”。
2013年,緬甸農業使用了500余臺高精度北斗終端,這是北斗高精度產品首次在東南亞國家批量應用于農業數據采集、土地精細管理。
2015年,基于北斗系統的高精度接收機應用于科威特國家銀行總部300米高摩天大樓建設,實現了施工過程中垂直方向毫米級測量誤差。這是北斗首次在海外應用于高層建筑監測。
2018年,北斗系統參與馬爾代夫阿拉赫島海上打樁項目,提供全天候、高精度服務,實現海上打樁智能化監控、可視化作業、高精度施工。
北斗系統走進新加坡,基于北斗高精度的靜音打樁系統可進行樁點精準管理,根據導航提示快速找到鉆點位置,每個打樁點精度可達厘米級,同時大幅提高鉆機鉆孔速度。
北斗系統走進柬埔寨,為柬埔寨政府部門綜合規劃、國土整治監控、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監控等提供了更加完整的基礎信息資料,高精度服務成為政府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技術手段。
北斗系統走進老撾,為全國性土地確權工程放樣、地形測圖等各種控制測量提供新的方法手段,逐步替代了傳統全站儀作業的方式,為老撾地籍調查、土地管理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提供了原始依據和科學基礎。
北斗走進俄羅斯,西伯利亞電力巡線實現現場人員與管理中心雙向互動,及時發現設備缺陷和危及線路安全的隱患,保證輸配電線路安全和電力系統穩定。
北斗“駛入”歐洲,在中歐班列上,裝有北斗終端的集裝箱,高精度定位導航功能讓物流更便捷,實現了傳統運輸方式的升級與轉型。實時記錄列車及貨品的運行軌跡,定位精度10米以內,實現全程跟蹤無縫中轉。
此外,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正積極運用北斗系統探索智慧城市建設。目前,國產北斗基礎產品已出口120余個國家和地區,在東盟、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地得到成功應用。
新時代,作為我國一張亮麗名片,中國北斗將不負重托,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科技日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楊長風:通俗地講,北斗衛星導航的原理是基于三球交匯原理,通過測量3顆以上導航衛星與用戶接收機的距離,解算用戶的三維位置坐標。
21世紀的中國,無論在城市、田野、海洋或是雪山之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歷經30多年的探索實踐,三代北斗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介紹,大概有698.61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已經安裝使用北斗系統,占運營車輛的96%。吳春耕指出,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進北斗運營工作不斷走向深入,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
” 基于北斗2號、北斗3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新發布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北斗定位2.0版)能夠實現秒級定位、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裝配車載天線時精度可達到亞米級),而1.2米的高精度意味著車道級定位得以實現。” 2018年,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及其在交通領域的重大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其中包括網絡輔助快速首次定位技術的攻關。
據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介紹,京沈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斗慣導小車”在京沈高鐵的成功應用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鐵路建設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從打開地圖導航,到外賣點餐,再到車庫里停車,現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在未來北斗新的導航系統上,在LEO軌道上,實行導航通信深度融合,并服務遙感的方針,達到全球物聯網和數字地球的目標。
在湖北武漢召開的中國北斗應用大會以“推進北斗應用、壯大新興產業”為主題,來自衛星、產業應用等領域的專家就北斗應用和未來發展進行共同討論。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 于賢成:隨著北斗三號系統開通并提供全球服務,未來10年是我國北斗產業發展輝煌的10年,黃金的10年。
“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是中國科技進步的縮影。阿克佛拉特表示,土中兩國在疫情防控、治療及疫苗研發等環節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是中國科技進步的縮影。阿克佛拉特表示,土中兩國在疫情防控、治療及疫苗研發等環節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單車上的智能鎖能夠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哈啰大數據中心每天會從路面單車收到數億次車輛定位信息。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公共安全……北斗系統的行業應用早已如火如荼,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