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1日12:50 來源:求是網
走進山東威海環翠區鯨園街道花園社區和長征社區,一排排居民樓掩映在鮮花綠樹中,大小街巷整潔有序,隨處可見漂亮的墻上彩繪和井蓋彩繪,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園點綴其間,大爺大媽們在廊下拉著家常,小朋友們蕩著秋千發出銀鈴般的笑聲......目之所及,皆是安居樂業、幸福和美的動人圖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做好社區工作十分重要。社區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天天同居民群眾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威海以“精致社區”建設為切入點打造“精致城市”,正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區治理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
農場上墻,既有“高顏值”又圓“田園夢”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小菜園,享受閑暇的田園之樂,是很多人的愿望。對花園社區的居民來說,這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觸手可及的幸福。
左圖為花園社區居民正在給“墻上農場”澆水施肥,右圖為居民種出的小西瓜。求是記者 曠思思/攝
社區走道一處200米的欄桿上,搭載著一個“墻上農場”,西瓜、紫蘇、韭菜、小辣椒、胡蘿卜、西紅柿等時令果蔬長勢喜人、趣味盎然。社區居民潘玉蘭老人正澆水施肥,忙得不亦樂乎。
仔細觀察,欄桿上安裝的是雨水管,每一個管口就是一個種植孔。農場劃分為20個種植區域,共538個種植孔,實行“農場開放共享,居民掛牌認領”的模式,由社區免費提供種植器皿、種子、花卉等。
而就在兩年前,花園社區黨委書記祁軍玲還在為居民種菜的事頭疼不已。花園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老年人占多數。這些老人以前生活在農村,有種地的習慣。社區沒有多余的空地,便開始用泡沫箱種菜,甚至毀壞綠植、隨意開墾,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社區環境。
“最重要的是站在居民的角度考慮問題。其實,老人們種菜不是為了能產生經濟效益,更多是想找到勞作的樂趣,也讓家人能吃到綠色蔬菜,”祁軍玲多次與居民們溝通交流后,決定“以疏治堵”,一方面用統一的花箱取代泡沫箱,另一方面開辟“墻上農場”,解決居民需求與社區治理之間的矛盾。
上圖為花園社區居民以前用泡沫箱種菜,下圖為治理后用統一的花箱取代了泡沫箱。鯨園街道供圖
“每天至少來看兩次,看著它們發芽、出苗、長大再到收獲,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潘玉蘭一邊擺弄著小菜苗一邊說。
社區食堂,讓老人們享受“幸福食光”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中午時分,長征社區食堂的工作人員把精心準備好的飯菜端上吧臺,有魚有肉、有葷有素、有涼有熱,還有米飯饅頭等各色主食可供選擇。老人們一邊沿著取餐路線排隊,一邊商量著今天吃哪幾樣,小小食堂開始熱鬧起來。
長征社區也是老城區老街道了,老年人特別多,每天買菜、做飯對他們來說,或多或少成了一種負擔。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社區工作人員和網格員、協管員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居民們尤其是老年人對建設社區食堂的需求很強烈。
“價格不能太貴”、“菜的口味最好清淡點,但是得有營養”、“位置最好離大家伙兒近點”......居民們的要求社區一一落實。食堂正式開放前,社區還組織了免費試吃活動,邀請近70名老人對食堂環境和飯菜質量提出意見建議。
長征社區居民樂享社區食堂便利。鯨園街道供圖
75歲的陶俊平老人每周至少有兩天要來這兒“打卡”,她說:“以前不愿意在外面吃飯,不放心,我和老伴一般中午在家做一道菜,吃剩下的晚上熱熱再吃。現在社區食堂衛生條件這么好,菜做得也好,松軟可口,低鹽低油,葷素搭配也合理,而且就在家門口,走路不用5分鐘,就能頓頓吃新鮮的,我們也方便,孩子們也放心。”
據工作人員介紹,長征社區食堂提供一日三餐,菜品豐富,價格實惠,主要面向周邊的長征、花園、古陌等三個社區的老人,同時也向社會公眾開放。70周歲以上老人辦理“老年人優惠卡”,即可享受7折優惠,中午還有優惠套餐:兩個素菜是6元,一葷一素是8元,一葷兩素是10元,都搭配主食和湯。目前已經有1000多名70周歲以上老人辦理了優惠卡,每天約有120多位老人前來用餐。
口袋公園,讓居民“出門進園、抬頭見綠”
“走出門前炎日里,偷閑一刻是乘涼。”
吃完午飯,陶俊平老人最喜歡在社區散散步。在她的印象里,“以前不僅樓道里,連路邊都被這家那家的亂堆亂放占滿了,看著很不舒服。社區里除了幾張老舊的石桌石凳外,就沒有其他游樂設施了,公廁也是臟亂差,能不去絕對不去”。
長征社區童心園 鯨園街道供圖
“現在可是大變樣了,亂堆亂放沒有了,環境越來越干凈了。既有老公園——紫藤花園,又有新打造的家門口的口袋公園——童心園,公園里還多了很多文化長廊和健身設備,大家都很喜歡。在這樣的環境里散步,心情能不好嗎?”老人說。
童心園面積不大,但“五臟俱全”:微型攀巖墻、滑梯是孩子們的樂園,嬉笑打鬧聲此起彼伏;長廊下不少老人或休憩打盹,或閑話家常;旁邊的的石桌前,人們正在圍觀一場精彩的棋藝對決;另一邊是“精致公廁”,不僅干凈整潔,還專門配備了“第三衛生間”,為母嬰、老人、兒童和殘疾人提供便利。
“公園內的設施和長廊都是征求居民意見后設計建造的。社區是居民的家,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就是構建宜居家園,讓居民住得安心、放心,同時也能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讓居民真正成為主人,”長征社區黨委書記劉佳鑫說。
正在廊下乘涼的李仁敏老人告訴記者:“現在物質條件好了,生活方便了,環境也好了,已經不止是小康水平了!”
記者在童心園采訪當地居民。趙衛華/攝
精致,不僅是整潔美觀的“面子”,更是民生幸福的“里子”;不僅是高端現代的設施設備,更是柴米油鹽的人間煙火氣。一方農場、一個食堂、一片公園,看似只是人們生活的細枝末節,卻凝聚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折射出社區黨組織用心解決居民的所急所盼、所愿所需付出的諸多努力。
近年來,我國各地城市依托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治理重心下移和智慧治理等方式,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曉林;
國新辦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搬出來只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第一步,搬遷后續幫扶工作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安置社區治理也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會上表示,安置社區治理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關系到千萬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組織開展新時代新生活行動,引導專業社會工作等服務,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社區新生活。
“非常感謝俞老師團隊,她們對我照顧得相當周到。”日前,學府路87號9幢獨居老太束菊華致電鎮江京口區正東路街道京口路社區,為弘揚越劇社負責人俞桂娟“點贊”。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發生機構變動或者撤銷、合并等情形時,應當按照規定向有關單位或者檔案館移交檔案。檔案館除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收移交的檔案外,還可以通過接受捐獻、購買、代存等方式收集檔案。
五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向檔案館移交檔案,檔案館不得拒絕接收。十五條 檔案主管部門發現檔案館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存在檔案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限期整改,消除檔案安全隱患。
百年來,無論時代風云怎么變幻,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未變,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浦東基層黨建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進程中,秉承了一流黨建促一流開發的理念,邊探索邊創新,在破解難題中前行,為浦東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福州市加強老舊小區整治工作,按照“環境提升、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讓老舊小區“亮起來、通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福州市著手建立四級管理體系,突出以區為主的物業管理工作機制,建立由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共同參與、共同規范的物業管理工作機制,維護老舊小區改造成果,促進小區管理持續規范。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社區發展治理的“初心”,是讓市民共享幸福,上海正打造成為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生活在這里的居民,用幸福感、獲得感填滿這座城市。
“以往像免費孕檢、辦理社保、老年證等常用辦事項,需要社區工作人員逐一電話通知,一天可能要幾百通電話”,天鵝湖社區黨委書記洪軍向記者介紹。” 合肥智慧社區項目組工作人員韋賈計介紹,智能語音外呼平臺的應用更新,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訓練機器學習研發而成,還需要不斷拓展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