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10:0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
7月26日,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這是AG600飛機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后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AG600邁出“上天入海”完整步伐
上午9時28分許,AG600飛機從山東日照山字河機場滑行起飛,在空中飛行約28分鐘后順利抵達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10時14分,AG600穿云破霧輕盈入水,平穩地貼著海面滑行,回轉、調整方向、加速、機頭昂起,一氣呵成;10時18分許,AG600再次迎浪騰空,直插云霄,圓滿完成海上起飛。
在安全飛行約31分鐘,完成一系列既定試飛科目后,AG600飛機于10時49分許順利返回出發機場,成功完成首次海上飛行試驗任務,至此,AG600終于邁出“上天入海”完整步伐。
“實現海上首飛,初步驗證飛機適海性,探索海上試飛技術和試飛方法,為AG600飛機后續開展海上科研試飛,測試飛機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結構與系統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礎。” AG600項目現場副總指揮趙靜波表示,AG600飛機成功完成海上首飛,對填補我國大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滿足國家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能力建設需要具有里程碑意義。
作為我國“大飛機家族”之一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是為森林滅火和水上/海上救援研制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急需的重大航空裝備。
據悉,AG600飛機最大特點是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AG600可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滅火,既可在水面汲水,也可在陸地機場注水,可最多載水12噸,單次投水救火面積可達4000余平方米。擁有高抗浪船體設計,除了水面低空搜索外,還可在水面停泊實施救援行動,水上應急救援一次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
海上首飛和水上首飛有何不同
從陸上到內湖再到海上,三次“首飛”使AG600飛機完美詮釋了“水陸兩棲”的特點,這艘“會游泳的飛機”“會飛的船”實現了人類自古以來“飛天入海”的夢想。那么,此次的海上首飛和之前的水上首飛究竟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水’的不同。”趙靜波表示,和湖水相比,海水的鹽度更高,腐蝕性更強,對于試驗機的防腐蝕要求更高;此外,海水密度更大,飛機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起飛時需要克服水的“黏性”也會有差異;與此同時,海洋環境的波浪類型多,浪高大、能量大,還可能伴有洋流和風等情況,會使得飛行環境變得更加復雜。
其次,和內湖首飛相比,海上首飛對于飛行員的視覺感受和操縱要求也有所不同。一方面,海面較湖面更為開闊,飛行員在降落時選擇參考點不如湖面容易;另一方面,海面環境較湖面環境相對復雜,海上起降對飛機的波浪海面滑行穩定性、操縱特性、抗浪性、噴濺特性、防腐特性等要求更高,對飛行員的專業操作要求也更為嚴苛,相對應的海上試飛保障也更為復雜。
最后,海上首飛雖然也是在水面飛,但海面與內陸湖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對飛機的各項性能考驗更大,對飛機試飛驗證的內容不同。湖面風浪浪高小、能量小,水上首飛主要是驗證飛機各系統在水面的工作情況。海上首飛則是重點檢驗飛機噴濺特性、抗浪性、加速特性和水面操縱特性,為后續相關工作提供支撐。
“無論是陸上首飛、水上首飛還是海上首飛,都是AG600從圖紙變成試驗機,由試驗機走向客戶市場的必經之路,都是為驗證飛機的不同飛行特性,確保飛機性能實現、安全可靠的關鍵性飛行試驗科目。”趙靜波說。
“鯤龍”何時能夠投身一線
2009年立項的AG600飛機,經歷了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2020年海上首飛后,研制進程進入了新的階段。這樣的三試三捷,得來頗為不易。
“2020年是AG600項目研制的攻堅年,也是實現項目總目標的關鍵年。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AG600飛機項目研制的節奏。”航空工業集團副總經理陳元先表示,受疫情影響,位于湖北荊門的漳河機場一度處于封閉狀態,AG600飛機的維護工作一再延后,海上首飛前的試飛科目無法如期開展。
面對疫情防控和科研生產任務的雙重挑戰,航空工業集團千方百計、爭分奪秒克服疫情造成的各種影響。廣東省珠海市、湖北省荊門市、山東省青島市和日照市等地政府給予大力支持,采取“點對點”包車的形式,保證多支隊伍順利奔赴科研試飛及海上首飛試驗現場,全力保障了AG600飛機的研制工作。
“當得知需要奔赴疫區開展AG600飛機相關保障工作的消息時,試飛、裝配、質量等部門的員工紛紛踴躍報名,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試飛中心副主任鹿楊說,正是因為同事們的擔當和努力,截至5月,AG600海上首飛的前置科目試飛已累計完成172架次、308小時試飛,并于6月26日順利轉場日照山字河機場,全面進入海上試驗、試飛階段。
“今年確定了AG600要完成海上首飛等總目標。后續項目研制全線將全力以赴加快研制進度。AG600項目將開展滅火型試驗,計劃2023年完成滅火型研制,并盡早投入使用。”陳元先指出,AG600的亮相標志著我國國產大飛機“三劍客”全部登場,對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制造品牌,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意義非凡。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27日 01版)
美國東部時間12月6日11時17分,SpaceX執行第21次商業再補給服務任務(CRS-21),全新一代貨運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首飛,攜帶超6400磅(約合2903千克)實驗設備和物資奔向國際空間站。
11月7日15時12分,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并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 11月7日15時12分,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并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
日前,“行走自貿區”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四川省低空空域協同管理運行中心。2018年12月4日,四川省低空空域協同管理運行中心在成都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一站式”服務平臺和“空地一體、軍地聯動”聯合監管平臺正式投入試點運行保障。
(梅春艷)湖北荊門漳河之濱,由航空工業自主研制的“領雁”AG50輕型運動飛機26日成功首飛。當天,北京絲路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天津津津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湖北同誠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中業華威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與航空工業特飛所簽訂了購機合同。
“鯤龍”成功實現海上試飛,后續將開展海上科研試飛,測試更多工作特性。各方力量同心協力托舉起了AG600飛機飛天入海的夢想,后續AG600飛機將開展海上科研試飛,測試飛機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結構與系統等工作特性。
與在內陸水面起降相比,AG600海上起降環境更為復雜多變,飛機既要克服高鹽度高濕度環境,還要應對水體差異、浪高涌大等情況。今天完成海上首飛后, AG600接下來將繼續進行飛機各項性能試飛,為早日投入使用奠定基礎。
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發射升空,總臺央視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中心各項飛控任務準備進展順利。在北京航天飛控大廳,中心科技人員正在與任務各系統進行聯調聯試,為即將到來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周密準備。
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快舟11運載火箭直徑達2.2米,起飛質量達78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力達1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起飛質量最大、箭體直徑最大的新型固體運載火箭。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空工業)23日披露,中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成功之后,將于今年下半年在青島開展海上首飛重大試驗,全面推進項目研制進展。在青島市政府的支持下,海上航運、港口調度,海上救援、醫務救護、秩序維護等各項日常保障及應急保障準備工作有序推進。
5月15日上午11點40分,航班號為RY8992的江西航空首架國產ARJ21飛機“井岡山”號從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機場起飛,飛往江西南昌,成功首航。這次江西航空ARJ21飛機首航成功是中國支線客機產業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