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09:55 來源:猛犸新聞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周蘭/文圖
7月25日下午,“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系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頂著烈日到達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的河南鑫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采訪。
亢村“鑫合農莊”成了“四大懷藥”標準化種植基地
據了解,河南鑫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從事地道中藥材“四大懷藥”的種植、收購、加工及銷售等產業鏈條運作。該公司董事長李芳為了打造純正的懷山藥品質,在省級貧困村溫縣武德鎮亢村,整村流轉3000多畝土地,經過多年的培育,使亢村“鑫合農莊”成為河南省“四大懷藥”標準化種植基地。
2016年以來,又陸續引進中國供銷集團和河南省供銷社的股權投資,在自己老家村子里武德鎮大善臺村投資建設了“溫縣電商扶貧產業園”,實現了為百姓的四大懷藥安全檢測、分級包裝、冷鏈運輸等全程免費的“一站式服務”。越來越多的鄉親在她的帶領下脫貧致富,使當地的懷藥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鑫合實業也成為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的標桿,為鄉村振興事業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鑫合實業運用“互聯網 農業”等新技術手段,聚焦河南省特色農產品“四大懷藥”,積極探索懷藥,特別是“鐵棍山藥”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公司建設的智慧農業物聯網中心利用物聯網綜合信息技術對種植基地耕作全程監控及精準信息采集(包含土壤墑情、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降雨量等),實現農產品從種植、收獲、加工、銷售全程監控,實現“智慧農業”、“精準作業”,為客戶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原始支撐,形成完整的質量追溯系統鑫合實業的農產品信息追溯管理體系建設模式已被國家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列入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典型案例集。
鑫合實業采用了“龍頭企業 合作社 農戶 基地”現代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組織農戶成立了溫縣鑫山懷藥專業合作社等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四大懷藥的種植,土地流轉、土地托管以及大面積機械化耕作農業,在“全程機械化”種植中藥材方面起到了帶頭創新作用,帶動社員及周邊農戶逾萬人。
電商園常年用工100余人,大部分是貧困戶
2016年鑫合實業和河南省供銷社股權合作投資建設的農村電商扶貧產業園總投資4200萬元,占地100多畝,涵蓋電商平臺、分揀包裝車間、倉儲冷庫、物流配送、檢驗檢測、物聯網總控中心、田間學校、雙創平臺等功能。電商園常年用工10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貧困戶(主要是省級貧困村亢村、徐堡中街),使得他們在有穩定收入(土地租金)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基地務工收入,園區還為廣大貧困群眾提供電商扶貧就業專崗30余個,間接帶動農民1000余戶,使農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創業的夢想。
經過多年的發展,鑫合實業已擁有16家子公司,發展為集農業信息化研究與應用、四大懷藥種植、生產加工、批發零售、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等于一體的企業。2014年起,公司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評為“農業產業化省重點龍頭企業”;201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認定為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集群企業。2016年鑫合實業標準農田智慧農業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2017年“鑫合農莊”被科技部評為焦作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優秀示范園區、科技創新龍頭園區。
2018年“鑫合農莊”系列品牌被評為第二屆河南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十大農產品品牌。“溫縣鑫合懷藥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被評為首批河南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公司基地被河南省委統戰部認定的河南省首批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被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2018年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十大示范基地。
題:“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 在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養殖小區,村民李應川給羊喂水(3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目前,特普洛村已經打造了2000畝青花椒種植基地并成立了金陽縣新東方農民專業合作社,涵蓋的105戶村民中有93戶是貧困戶,合作社年均銷售花椒4.3萬余斤,93戶貧困戶年均實現增收180余萬元。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走進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這個巨幅標語映入眼簾。近年來,光山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途徑,找到了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發展的路子。
核心提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廣西深度貧困縣,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的一頂頂“帽子”。馬空認識到,進一步延長旅游產業鏈,借助旅游扶貧這面“帆”,優化“旅游+”“+旅游”模式,方可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從中獲取更大效益。
展會期間,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部今年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改善農產品品質。
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百花湖鎮哪嘎村,這里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閉塞、農業基礎設施滯后,村民們大多靠天吃飯,外出務工人員眾多,屬于典型的空殼村。但伴隨著村里柏油路的打通以及養殖綠殼蛋雞、種植食用菌等產業的發展,哪嘎村熱鬧了起來,漸漸告別了“山旮旯”。
“兒子分到鄉里當老師,兒媳婦在會川鎮務工,家里去年買了小車,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今年,董建新領辦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了80戶建檔立卡戶,通過在食用菌大棚務工和入股分紅的形式獲得收入。
打通產業鏈,農戶、合作社、企業抱團取暖,原本產業基礎薄弱的偏遠農村,有了發展后勁。甘肅還加大返鄉創業精準招商力度,加強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持,完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推進返鄉創業工作取得實效。
“咩咩咩咩……”出生不久的小羊羔活蹦亂跳,細嫩的叫聲此起彼伏,羊圈里的熱鬧勁兒,讓初冬的肅南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也暖了牧民們的心。一人富不算富, 2015年,樊得勤成立了鑫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著全村牧民一起發展養殖業,尋找黃草溝村的致富路。
“2號車,2號車,送糧回倉,4號車去頂上。近日,黑龍江省木蘭縣柳河鎮農民王福偉手持對講機指揮收糧,展現了十足的“科技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