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6日20:00 來源:中工網
中工網訊 “微信轉賬給我,這邊馬上就發貨。”7月25日下午,記者在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邵店鎮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見到劉更臣時,他的網店又從接了一單,“這一單能掙40多塊呢。”說話間,劉更臣笑的眼睛都瞇了起來。
雖然失去了行走能力,但在劉更臣臉上完全看不到一絲愁容,他總是笑容滿面,渾身散發著積極向上的力量。“這都是托養中心給我帶來的,如果沒有這里,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活下去。”劉更臣告訴記者,2009年的一場事故,讓他失去了行走能力,那個時候,全家的生活都指望著年邁的母親,家里連吃飯都成了問題,而他什么都做不了,這讓他無法接受,甚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這樣的狀況到2016年發生了改變,那個時候,上蔡縣開始著手建立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中心,而劉更臣則是第一批入駐托養中心的人,當時,劉更臣剛剛28歲,考慮到他還年輕,腦子又靈活,當地的扶貧中心就把他送去專門的學校接受了系統的電商培訓。
“做電商只需要手機就可以,很適合我這樣的殘疾人。”學到新技能的劉更臣開始著手做起了網店,他賣的是縣里生產的特色產品,直接工廠一件代發貨,他只需要負責網店的運營。劉更臣通過微信朋友圈和抖音短視頻平臺為自己的網店引流“這樣的托養模式,不僅讓殘疾人的生活有了保障,還讓他們更有尊嚴的活著。”上蔡縣副縣長雷鳴說,2016年起,為著力破解重度殘疾人貧困家庭只,銷量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有五、六十單。“我的網店,一年能收入上萬元,母親在托養中心做護工一年也能收入兩萬多,在托養中心,我們的生活有了保障,收入也有了提高,現在每天都很開心。”劉更臣笑著說。
能“輸血式”扶貧難以“造血式”脫貧的老大難問題,上蔡縣深入調研論證,積極探索實踐,開始建立“縣級統籌、鄉村實施、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
(記者 梁木)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目前,上蔡縣全縣建成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32個,實現26個鄉鎮全覆蓋,入住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606人,解放貧困家庭勞動力投入務工就業800多人,為貧困家庭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370個。
“如果不是政府,我可能就活不成了……”在河南省上蔡縣大路李鄉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護工黃翠英提起往事,眼淚奪眶而出。數據顯示,從2016年5月至2017年底,上蔡縣先后在全縣分三批共建成32個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中心,實現了26個鄉鎮(街道)全覆蓋。
目前,上蔡縣全縣建成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32個,實現26個鄉鎮全覆蓋,入住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606人,解放貧困家庭勞動力投入務工就業800多人,為貧困家庭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370個。
據大路李鄉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王浩介紹,2016年起,為著力破解重度殘疾人貧困家庭只能“輸血式”扶貧難以“造血式”脫貧的老大難問題,上蔡縣深入調研論證,積極探索實踐,開始建立“縣級統籌、鄉村實施、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
昨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鄭州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之扶貧助殘專場,介紹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市統籌推進扶貧助殘工作的情況。為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我市實施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產業扶持助殘扶貧、電子商務助殘扶貧等10多個扶貧助殘行動方案。
新華社鄭州10月9日電題:給失能失智特困群體一個溫暖的家——河南范縣探索貧困殘疾人救助新模式 除了集中托養,結合不同貧困群眾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范縣還推行了“居村聯養”“鄰里照護”等多種扶貧救助模式。
2017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張海迪蒞臨上蔡縣,對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工作進行調研,盛贊:“托養一人、解脫一家,脫貧一戶、溫暖一方”。該托養中心緊鄰大路李鄉衛生院,利用衛生院閑置的病房于2016年8月建成入住,有重度殘疾人30人,護工15人,廚師2人。
“稍等,我現在跟他們說,馬上就給你發貨。據了解,上蔡縣整合了鄉村衛生院(室)房屋資源,鄉鎮(街道)托養中心利用鄉鎮(街道)衛生院閑置病房,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功能配置,統一外觀風格。
西峽縣民政局局長 王海英:已經入住治療康復中心、托養中心、幸福大院和敬老院的總人數是2616人,實現了應入住的人數和實際入住人數的100%。2020年我省加大民生保障資金投入,下撥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09.7億元,統籌用于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以及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比2019年增加近10億元。
這是相久大2015年創立的延生托養中心,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唯一一家專門接收植物人的托養機構。” 2015年,相久大辭去北京某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的職務,創立起全國第一家民間非營利慈善機構的“植物人托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