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6日14:58 來源:中國搜索
70多歲的老創客郭廣欣現在過著鄭州武陟雙城生活,他就職的河南努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武陟當地傳統磨料磨具自動化設備的研發提升。該公司利用華夏幸福提供的阿里云資源,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入駐一年時間已獲得18項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目前正將對接成果轉化落地。
同樣受益于華夏產業集群區的還有鄭州蘭旗航空,該公司專注于高端復合材料無人機、縮比驗證機等系統領域的研發與制造。2019年3月公司從鄭州市搬遷至武陟產業新城以來,在當地政府和武陟產業新城的幫助和支持下,公司生產經營實現了新的跨越,當年無人機生產銷售2萬余架。
濕地環繞,新樓矗立,綠樹成蔭,紅荷搖曳,武陟華夏產業新城與鄭州僅一河之隔,是大鄭州“半小時鐘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深耕中原城市群的首個項目,圍繞“產業優先”的核心策略,結合武陟縣產業基底,華夏新城導入和培育智能制造裝備、都市食品、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四大產業集群。
目前,以遠大住工、新基業、伯淼機器人等為引領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初具規模;以谷媽咪、愛爾達為引領的都市食品產業園形象初具;以阿里云創新中心為代表的科技服務產業集群生機盎然,已簽約、入駐近50家中小科技企業辦公,涵蓋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以慧聰網建筑裝備電商金融科技園為代表的現代物流產業園穩步發展,產業集聚效應初步呈現。
截至2020年5月底,簽約企業約110余家,累計簽約額突破200億。
武陟產業新城通過優先打造生態底板、提升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配套,完善城市動線,在核心區逐步形成以“兩湖”(龍澤湖、鳳儀湖)、“兩館”(規劃展覽館、創業大廈)、“一廣場”(高鐵站前廣場)為重要支點等一批公基建項目及城市配套項目,城市魅力、吸引力、承載力持續提升,一座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生態和諧的產業新城正在魅力蝶變。
作為河南水生態改善的實踐樣板,武陟產業新城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明顯,對武陟縣城鄉面貌改善,沿黃生態帶打造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目前,武陟產業新城景觀面積累計約41萬平方米,道路綠化累計約26萬平方米,項目綠化5萬平方米,共計72萬平方米。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在黃河北岸的武陟得以生動詮釋。
四年來,武陟產業新城已發展成為“鄭焦一體化首位節點城市的主平臺”,為武陟本地居民新增就業崗位超過5000個,推動建設安置房民生工程約10萬平方米,為350多戶當地居民提供新居所;在2017~2019年全市兩區觀摩評比活動中,5次為武陟縣贏得全市第1名。
去年11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支持人才發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發布,一時間,“落戶臨港”成了從業人員們口口相傳的流行詞。建立高度開放的制度體系,讓市場主體、從業人員感到自由與便利,這也是臨港新片區制度創新題中應有之義。
據“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11月4日消息,鼎奇昭君幼兒園教師涉嫌虐待被看護人一案,由新城區公安分局立案偵查,新城區人民檢察院于2020年11月4日依法對該幼兒園教師白某某、石某某、樊某某以涉嫌虐待被看護人罪批準逮捕。
曾經,石板材、養豬場、“牛奶溪”是游客對連江縣丹陽鎮的“壞印象”;如今,大閘蟹、三落厝、肉燕成了那里的“新名片”。丹陽鎮副鎮長楊孝崧表示,2016年連江縣全面關停敖江流域的石材廠后,當地的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10月11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蘇虎街實驗小學學生(紅衣)在比賽中進攻。當日,2020年呼和浩特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小學組比賽拉開戰幕。當日,2020年呼和浩特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小學組比賽拉開戰幕。
張閃爍(女,回族)盧氏縣人民醫院內科黨支部書記、護理部副主任、心內二病區護士長,主管護師 張閃爍(女,回族)盧氏縣人民醫院內科黨支部書記、護理部副主任、心內二病區護士長,主管護師
張閃爍(女,回族)盧氏縣人民醫院內科黨支部書記、護理部副主任、心內二病區護士長,主管護師 張閃爍(女,回族)盧氏縣人民醫院內科黨支部書記、護理部副主任、心內二病區護士長,主管護師
新鄭電子信息產業園鄭州都市圈一體化加速推進產業新城正在成長為新興增長極 9月17日,關于鄭州都市圈建設的話題,又一度引爆網絡。華夏幸福來到河南后,沿循鄭州都市圈城市發展主廊道,尤其是交通大動脈、產業帶,布局了武陟、新鄭、長葛、獲嘉、新密、祥符六座產業新城。
在何春玲看來,長葛產業新城除了要做好鄭許交通、產業聯通的最佳結合點之外,更要做好生態對接,打造成為鄭許生態一體示范區。據悉,長葛產業新城一方面以雙洎河為核心,精心打造中央公園、濕地公園、樂舞公園、樂活公園共計49萬平方米的綠色生態空間。
教育部剛剛發布關于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排球、冰雪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等認定結果的公示。公示名單中,河南多所學校上榜,快來看看都有誰……
一款35國語言同聲互譯的智能翻譯機在國際會議、會展中頻繁亮相,備受關注。該平臺通過推廣“中國核心語匯”項目,建立多語言呼叫中心,加強涉外服務人員培訓,在秦漢新城功能區建立了語言能力標準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