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8日16:50 來源:猛犸新聞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杰/文 袁曉強/圖、視頻 吳仲舒/剪輯
(長葛產業新城遠眺 )
雙洎河,一條被《詩經》傳唱的古老河流,源于鄭州、流經長葛。鄭許山水相連,雙洎河就是兩地生態融合的天然紐帶。鄭許一體化前沿地帶的長葛產業新城,以水為脈、以綠為基,生態底板打造就從雙洎河起步、延伸。
(雙洎河)
至目前,長葛產業新城已建成雙洎河濕地公園、中央公園、樂舞公園、樂活公園。四大公園坐落雙洎河畔,風姿各異、首尾相連、隔河呼應,已成為當地新晉網紅打卡地。
昔日河灘地 晉升網紅打卡地
9月24日上午,打掃完包干塑膠跑道后,魯永華把保潔車推到樹蔭下,稍作休息。剛下過一陣雨,微風穿林而過,激發出青草的香氣,讓她感覺涼爽了不少。
魯永華是長葛產業新城中央公園的一名保潔員,就住在附近的小連府村。64歲的她,雖然不清楚生活了半輩子的地方,已經成為鄭許一體化的最前沿,卻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村旁坑洼的河灘地成為了大公園,村子附近的土路變成了寬闊的硬化路面。更讓她想不到的是,年逾花甲,還能在家門口找到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
雖然每天都在公園里工作,但吃過晚飯,魯永華還是會和老伴一起再到公園里轉轉。不僅是魯永華一家,附近越來越多的村民,甚至是長葛市區、航空港區的居民,茶余飯后都會到長葛產業新城的公園里跑步、打球、跳舞。
盡管魯永華不會上網,但是她也知道“可多人在這兒拍抖音,傳到網上”。
“這邊風景好,在這兒拍視頻,更能襯托出我們家衣服好看,問的人就多了,”楊麗君在長葛經營著一家服裝店,天氣晴好的日子,她又和朋友一起開車到長葛產業新城中央公園,為店里新上的秋裝拍宣傳小視頻。她說,以公園為背景拍的小視頻傳到網上,不少網友在咨詢衣服之后,還會留言或私信問取景地。“沒想到賣衣服的同時,還能給家鄉新美景做宣傳,挺開心的。”
劉文朋家住鄭州航空港區八千鄉樓劉村,“我家離這兒不到五公里,騎著車20多分鐘就到了。在這兒孩子可以撒歡跑,拍出來的照片、小視頻也特別好看。”
鄭許一體前沿 生態融合先行
河灘地變身大公園,鄭許一體化前沿地帶的這一生態蝶變,可以追溯至2016年。
這一年11月,省十次黨代會上首次提出“推進鄭許融合發展”,北接鄭州、南依許昌的長葛隨之成為鄭許融城的橋頭堡。幾乎同時期,長葛市政府與華夏幸福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共建“產業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長葛產業新城。自此,鄭許一體發展開啟“幸福加速度”。
(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 )
“長葛產業新城位于許昌市最北端,緊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這里是鄭許一體化的橋頭堡,同時也是鄭州都市圈建設中的重要支撐和節點。”住在鄭州、工作在長葛,過著雙城生活的長葛產業新城規劃負責人何春玲,對于長葛產業新城的規劃和建設,有著更為深刻的體驗和思考。
在何春玲看來,長葛產業新城除了要做好鄭許交通、產業聯通的最佳結合點之外,更要做好生態對接,打造成為鄭許生態一體示范區。規劃之初,長葛產業新城就把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作為重要基調。“經過充分調研和反復論證,我們確定了長葛產業新城‘臨空創新城 水舞新都市”的城市定位。”
建成之后,更是一草一木,悉心養護。中央公園項目經理郝羅偉和他的同事們,每天“微信運動”上的步數,都是2萬起,而且“步數2萬起”納入考核指標。“花草枯萎了得及時澆灌,路面破損了得及時修補,盡可能保持公園時刻處于‘完美’狀態。”腿不勤心不細,就看不到這些細節。
(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 )
水為脈綠為底 雙洎河畔落成四大公園
“產業新城域內原本有一些水系,但水量小、不成系統,在規劃和建設中我們對整個水系網絡進行了梳理,向北逐步聯通航空港區多條水系,東西向聯通很多小支流,向南則聯通雙洎河。”何春玲說,根據規劃,長葛產業新城水網密度將達到每平方公里近900米。
據悉,長葛產業新城一方面以雙洎河為核心,精心打造中央公園、濕地公園、樂舞公園、樂活公園共計49萬平方米的綠色生態空間。四座公園各具特色,中央公園融合休閑運動多種元素、濕地公園盡量保持原生態、樂舞公園水系蜿蜒精致、樂活公園是孩子們的樂園。另一方面,以華夏大道為城市主軸,完成道路景觀提升工程約35.6萬平方米;通過見縫插綠,長葛產業新城景觀綠化面積達近90萬平方米。生態水系及綠地面積占比建成區面積的近30%,2019年國家園林城市觀摩評比中,助推長葛市榮獲國家級園林城市殊榮。
長葛是一個典型的北方缺水城市,為了不浪費一滴水,下一步長葛產業新城將對中水進行充分回收利用,“生產生活產生的污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成為城市中水,我們計劃將這些達標中水再注入產業新城的景觀水系中。經過水系生態系統的進一步凈化,再流入城市內河,以實現水資源充分循環利用。”
初秋時節,行走在長葛產業新城,陽光草坪呼應綠蔭小道,鮮花簇簇點綴青草依依。炎熱的午后,仍不乏沿著綠道漫步、球場上奔跑的游人,以及游樂場戲耍的頑童,在盡享汗水揮灑的酣暢。
“候鳥”變“留鳥” 147種鳥類的新樂園
生態環境改善,鳥類最先感知。貫穿長葛產業新城的雙洎河上,河洲蕩蘆葦、白鷺迎風翔,亦是新景。
“長葛產業新城在開發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中央公園、樂舞公園和樂活公園的同時,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的保護修復建設工作也在同步推進,”長葛市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淑敏介紹,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等幾大公園承擔著與鄭州航空港生態對接的重任。如今,長葛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濕地水質進一步提高,植被煥發生機,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岸邊豐茂的水草給鳥類提供了絕佳的生存環境,水中的魚蝦也為這些精靈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這里已逐漸成為鳥類的天堂。
李淑敏介紹說,長葛雙洎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水質已由項目建設前的劣五類凈化為目前的三類,而棲息在這里的鳥類也由88種增加到147種,其中22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生態環境的改善讓眾多“候鳥”成為了這里的“留鳥”。
回家鄉安家就業 公園里的城市吸引力up
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吸引多種鳥類在此筑巢,也讓長葛產業新城價值不斷提升,吸引了眾多企業來這里投資。
記者留意到,伴隨生態價值的日益凸顯,產業新城區域價值也大幅提升,一大批企業落戶長葛產業新城,臨近的航空港區的一些居民開始到這里上班,甚至購房安家。
“我們以前都是到長葛市區去看房。產業新城發展起來后,因為這邊的環境比較好,很多人都開始在這邊買房了,”95后程鵬輝是長葛產業新城中央公園的一名保安,他的家位于緊鄰的轆轤灣村。2017年,程鵬輝從省內一高校畢業后,先到上海工作了一年,之后就回到長葛,應聘了長葛產業新城中央公園的工作。“在大城市里發展,雖然工資高點但花銷也不低。現在長葛產業新城發展勢頭迅猛,我回來工作,發展空間也是很大的。”
程鵬輝們選擇回鄉就業,李淑敏并不感到意外。她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企業到長葛投資建設,也會有更多年輕人從大城市回到長葛。在她看來,未來,長葛產業新城不僅會成為鄭許一體化的“融城核心”,更會成為長葛最貼近自然氣息的休閑勝地,吸引力不斷提升。開窗見綠、出門進園,“公園里的城市”將在長葛產業新城逐步成為現實。
猛犸編輯:曹亞勤 見習編輯: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