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5日18:1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 題:打通區域動脈 激活發展潛能——長三角交通一體化深入推進
新華社記者
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豫皖浙三省高鐵“無縫對接”;滬蘇通鐵路通車運營,蘇中蘇北城市融入長三角“全面開花”;滬杭甬高速公路試驗路段基本完成,促進人流、物流“智慧流動”……今年以來,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加速推進,進一步打通區域經濟動脈,助推長三角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
浩瀚長江江面,一條“長虹”飛跨兩岸——7月1日,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正式開通,滬蘇通鐵路也于當日通車運營。
滬蘇通鐵路通車后,結束了江蘇張家港、常熟、太倉3個“百強縣”沒有鐵路的歷史,南通至上海間鐵路出行最短時間將從現在的3.5小時左右壓縮到66分鐘。
陳健是南通海星股份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坐落在大橋北側,主營鋁電容器核心儲能材料。他說,大橋的開通為企業升級了平臺,有利于開拓蘇南和上海市場。
商合杭高鐵、滬蘇通鐵路、滬蘇湖鐵路……今年,長三角地區有多個鐵路項目開通或計劃開通、開工,“軌道上的長三角”呼嘯而來。
交通一體化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顯著標志。依托快速運輸通道,以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等為重點,促進區域內部城際快速直連正在路上。
群山高聳,隧道幽深,在浙皖交界處的千秋關,臨建高速建設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按照計劃,臨建高速先行段將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前建成,結束安徽寧國市到浙江杭州臨安區之間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浙江省交通集團臨建高速項目副指揮魏健說。
長三角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跑出“加速度”。千黃高速單幅貫通;上海嘉定城北路至太倉岳鹿公路對接項目建成通車,省際交通互聯互通水平提升;浙滬合作共建的小洋山北側綜合開發項目有序推進,長三角港口一體化發展進入新階段。
持續完善都市圈通勤交通網
6月30日上午,一臺架橋機將重達632噸、長34.9米箱梁成功架設在滁寧城際鐵路相官鎮特大橋11號、12號墩上,標志著滁寧城際鐵路全線首梁成功架設。
滁州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說,滁寧城際鐵路通車后,將進一步加深滁寧之間的經濟社會聯系,促進兩地人才交往交流,助力滁州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逐步完善的都市圈通勤交通網正在激發長三角城市群活力,釋放發展潛能。
眼下,滁州南譙區黃圩濕地旅游區內的酒店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據該旅游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滁寧日益完善的交通網,旅游區將深度吸引南京都市圈游客,潛在市場廣闊,“對未來發展很有信心”。
黃圩濕地旅游區、皇慶湖景觀工程、長三角(滁州)功能農業創新創業基地項目……隨著滁寧交通一體化推進,一大批工程在滁州拔地而起,撬動了當地經濟轉型升級。
滁寧交通一體化的推進是長三角完善都市圈通勤交通網、提升競爭力的縮影。當前,上海首條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浦東段開工,寧馬高速項目加快建設……交通先行,長三角城市群之間的聯動日益增強。
“下一步,將加快推進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道路交通、毗鄰地區公交線路建設,構建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都市圈1小時通勤網。”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張大為說。
深入推進綜合運輸高質量發展
向司乘人員推薦最優路線、主動發現報告道路事故、優化提升道路安保設施……在滬杭甬高速公路柯橋至紹興段,具備“安全、快速、智能、綠色”等特點的試驗路段已基本完成,智慧化應用場景及成果得以呈現。
浙江省交通集團滬杭甬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將在試點基礎上,將智慧化建設經驗推廣至滬杭甬高速公路全線,更好地服務人流、物流在長三角區域流動。
如今,在長三角地區,智慧交通項目落地開花,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快馬加鞭。
上海鐵路東站與浦東機場將組合形成浦東綜合交通樞紐,與西面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共同形成上海的兩大國際級樞紐。上海市交通委主任謝峰表示,上海將在年內基本建成國際航運中心,初步具備航運資源的配置能力。
此外,長三角地區地鐵“一卡通”工程初顯成效,運輸服務一體化加快推進。截至目前,杭州地鐵已實現與上海、南京、合肥、寧波等城市的二維碼掃碼乘車互聯互通。
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日前聯合發布《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以一體化發展為重點,加快構建長三角地區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下一步,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加強規劃引領,深入推進設施網絡聯通、運輸服務銜接、法規標準統一、管理體制協同,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當好先行,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樣板。”張大為說。(記者魏玉坤、魏一駿、王辰陽、楊丁淼)
交通一體化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顯著標志。依托快速運輸通道,以城際鐵路、軌道交通建設等為重點,長三角區域互聯互通正在加快步伐,長三角都市圈的活力也正在逐步迸發。從微觀層面看,在擁有密集高鐵網絡的長三角,交通一體化已經從高鐵、公路等“主動脈”延伸到了城市內部的“毛細血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從全局的高度和更長遠的考慮來認識和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增強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下更大氣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三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在跨江通道、港口航運、機場群建設方面加強布局,通過不斷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通過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通行政策的優化,粵港澳大灣區“人暢其行、貨暢其流”,這為粵港澳大灣區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
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考察時強調,要立足于推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市場一體化,推動交通一體化。今天,“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成型”,必然進一步釋放強大發展潛能,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昂首闊步,精彩前行。
為了探索形成交通強國建設的有效模式和路徑,交通運輸部日前確定首批13個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并正在開展第二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申報工作。比如試點省份重慶正在推進內陸國際物流樞紐、都市圈交通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綠色航運發展等試點工程,支撐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新聞發言劉道剛表示,未來多級互聯公路“一網暢行”,將實現“1小時”到北京,“3小時”到河北主要城市。河北機場集團以委托管理形式正式加入首都機場集團,京津冀主要機場實現統一管理,石家莊機場邁入千萬人次級大型機場行列。
日前,首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在安徽舉行。上升為國家戰略、被賦予“更高質量一體化”的期待,長三角承載了更多愿景,最關鍵的正是制度層面的創新突破。呼之欲出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將是一塊更為具體、更為聚焦的創新試驗田。
張兆安:把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整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大格局中重要的一招棋。張兵:一句話來暢想一下我心目當中的長三角一體化,它應該是具有全球先進水平、具有鮮明的中國氣派,能夠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界級城市群。
交通設施互聯互通、交通服務互通共享、運輸市場統一開放、區域港航協同發展……記者從近日舉行的2019年上海交通工作會議上獲悉,長三角交通的一體化進程正在穩步推進中,將向更高質量發展。推進內河航道網絡化、區域港口一體化、運輸船舶標準化、綠色發展協同化、信息資源共享化、航運中心建設聯動化,協同推進區域港航一體化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重大國家戰略已經實施五年了,這一重要戰略核心內容在于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之前,京津冀軌道和公路交通互聯互通程度有待提升,加快軌道、公路交通建設自然就成為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