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河南倉房村咬定生態脫貧

2020年07月10日13:1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5034

  河南省欒川縣倉房村咬定生態脫貧,由賣竹子到賣風景

  生態飯才是長久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豫西多奇境。熊耳山在欒川縣內蜿蜒曲折,造就了一道道秀美溝域,倉房村就藏在這深溝之中。

  竹林幽徑,古樸農家,空氣中透著甜味兒。走近村口,鄉村民宿“倉房人家”映入眼簾。

  “快來,快來,屋里請!”民宿主人李銀生把我們迎了進去,落座,沏茶,山泉水沖泡的毛尖清香四溢。

  “當初咋想的開民宿?”

  “窮日子過怕了。自打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態飯’,就甩掉了窮帽子,日子越過越紅火。”李銀生啜了口茶,打開了話匣子。

  山村盼出路,風景咋才能變“錢景”

  “山多、地瘦,過去日子過得不行。”老李想起當年直嘆氣,全家6口人,只有5畝地,還都是溝溝田、條條地,一年種一季玉米,一畝地打不下四五百斤。

  和不少年輕人一樣,李銀生20歲那年到外面闖蕩。可自己一沒技術,二沒文化,外出務工收入低、開銷大,為了照顧體弱多病的父母,沒幾年他又回了村里。

  倉房人祖輩守著好山水,卻過著窮日子。村委會主任王青獻記得,2013年全村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185戶人家,貧困戶就有112戶。

  和倉房村一嶺之隔,重渡村在山的那邊。一樣的山水,一樣的條件,光景卻大不一樣。前些年,靠著鄉村旅游,重渡溝名聲大噪,山那邊的人們富了。到2013年底,重渡村年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家家小轎車,蓋新房,綠水青山成了‘綠色銀行’”。

  李銀生沾上了景區的光,他每天跑得勤,騎著電動三輪車把竹筍、木耳、香菇等山貨賣到山那邊。

  倉房村人在思考。那段時間,村里人茶余飯后總在拉呱(聊天),過去倉房比重渡還強些,人家咋走到了前頭?

  “咱坡坡地里種一年,不如別人農家樂開一天!”

  “關鍵是他們村先通了柏油路,咱也得想法兒打通到溝口的路。”

  在外闖過的李銀生覺得,倉房村缺的不只是條柏油路,更需要一條脫貧路——向重渡村學,讓山里的風景變“錢景”。

  政策及時雨,村民開民宿賣風景

  盼啥來啥。2013年元旦,從洛陽到欒川的高速公路通車,高速口通往重渡溝景區的公路途經倉房村。

  “路通了,鄉村旅游就有指望了!”李銀生看到了希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項項好政策落地生根。

  竹海野生動物園項目落戶倉房村,村里的崎嶇山地、茂盛竹林成了休閑好地方。通過山地流轉,村民有租金、有分紅,園區就業有工資,項目帶動每年戶均增收6000多元,還帶來300萬元務工收入。

  “更主要的是,園區引來了人氣,到旺季車都沒地方停了。”李銀生感到開農家樂的機會來了。

  扶貧干部牽線對接,李銀生把各項政策了解得門兒清:扶貧小額創業貸款10萬元,免息;貧困戶互保貸款3萬元,也是免息;到戶增收資金3000元,直接打到個人戶頭。還有,縣里對發展鄉村旅游的貧困戶,最高補貼6萬元。李銀生對自家房屋進行了改造,2015年底開起了鄉村民宿,取名“倉房人家”。

  剛干旅游兩眼一抹黑,鎮里組織起免費培訓班,李銀生兩口子漸漸入了門。“倉房人家”生意漸漸走上正軌,一年盈利七八萬元。2016年,李銀生全家脫了貧。

  好生態也能富口袋,越來越多的村民嘗到了甜頭。倉房村制定了村規民約,嚴禁開荒種田,不再上山砍樹,引導村民放下柴刀“種”風景。王青獻說,現在村里開起42戶農家賓館,每戶年均增收3萬元,去年底11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農家樂減量增效,守護好生態,一起富口袋

  旅游飯就是生態飯嗎?

  李銀生說,這兩年重渡溝周邊旅游火了,光自駕游客就翻了一番。游客多了,自然財源滾滾,可是污染也隨之加重,景區一天的廢水排放量最高達到8000噸。

  “沒了綠水青山,還能保住金山銀山?”吃上旅游飯的鄉親又在考慮新問題。

  政府引導,成立重渡溝景區管委會,重渡村與周邊8個村攜手實施“減量增效”——壓減景區床位數量,提升服務質量,將農家賓館升級為精品民宿。對分流到周邊村里農家賓館的游客,景區給予門票優惠。同時,加強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

  “說保護環境誰都支持,可是要減少床位,相當于從一家一戶兜里掏錢,找誰都不愿干。”李銀生坦言,剛開始許多人都在觀望。

  關鍵時候,重渡村老支書余長生站了出來,將自家農家樂的床位從50張減到了15張,打造了12間各具特色的精品房。房間少了,品位上去了,旺季一間房住一天能賣到1000元,老余一年賺了60多萬元。

  “有賬算,在理兒!”李銀生說,大家慢慢想通了,“減量增效”工作順利推進。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欒川縣咬定生態扶貧,建起23個生態莊園、1442家農家賓館,鄉村旅游帶動1.3萬人脫貧,綠水青山正變成金山銀山。

  如今,李銀生又有了新打算,為自家的民宿打品牌、上星級,下一步開發“竹”特色精品房,“俺算是認準了,這碗‘生態飯’才是長久飯!”

  趙永平 畢京津 常 欽

文章關鍵詞:生態脫貧 倉房村 李銀生 重渡溝 小康生活 景區 倉房人家 貧困戶 農家樂 鄉村旅游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生態扶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全面推廣山西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脫貧模式,中西部22個省區市共組建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2.3萬個,吸納160多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 建設更加綠色公平的世界(觀點)

    23年來,國際竹藤組織為加快全球竹藤資源開發、促進竹藤產區脫貧減困、繁榮竹藤產品貿易、推動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竹藤產業,向世界各地出口種類繁多的竹制產品。許多培訓項目在中國本土開展,其他國家從業人員可以近距離觀摩中國竹藤產業發展,從中獲得啟發。

  • 黃土高原,綠意盎然!

    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舒展畫卷,在秦嶺與渭河間清晰起來。8月的三秦大地,暑去微涼、朝霞如火、絢麗多姿,伴隨著年中最美的時節,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徐徐鋪開。人民網朱君超攝   時至今日,洛川蘋果種植總面積達到53萬畝,農民人均種植3.3畝,居全國之首;蘋果總產量93萬噸,果農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9元。

  • 生態扶貧: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

    生態扶貧是指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下,將精準扶貧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起來,統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實現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一種綠色扶貧理念和方式。通過精準識別,做到政策資源的有效對接,逐步實現生態扶貧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切實做到對扶貧資源精確配置,對扶貧對象精準扶持。

  • 【民族團結黨旗紅】“能人”黨員帶頭“十化”黨建引路 格多村牧民端穩“草飯碗”

    (吳兆飛)青藏腹地,格曲河畔,4200米海拔,6000畝草場。人民網 吳兆飛攝  2016年至2019年,格多村飼草基地依靠治理黑土灘、種草,實現經濟收入230余萬元,累計分紅45.74萬元。

  • 臟亂大石砬蝶變成“油畫”——河北壩上深度貧困村的生態脫貧路

    新華社石家莊9月15日電 題:臟亂大石砬蝶變成“油畫”——河北壩上深度貧困村的生態脫貧路 田建輝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扶貧脫貧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孫喜玲被河北省委組織部評為100名鄉村振興“領頭羊”之一。

  • 云嶺大地上的美麗生活

    為打造戶外運動小鎮,去年一條42公里的馬拉松賽道在界頭花海之中建成,成為全國唯一一條全程建在鄉村的馬拉松賽道,并成功舉辦首屆騰沖美麗鄉村花海馬拉松。類似界頭鎮、光明村這樣富了村寨、美了家鄉的的生態產業發展模式,正在成為云嶺大地各族群眾奔向小康生活的康莊大道。

  • “大道康莊”河南篇:因地制宜興產業 穩定脫貧重長效

    “企業+農戶”的模式,讓市場主體和群眾建立緊密的聯結機制,構建多層次的增收渠道,是穩定脫貧,持續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光山縣東岳村,楊長太用3年時間,完成了從貧困戶、脫貧戶、致富帶頭人的身份轉變。

  • “兩山論”引領“十四五”高質量綠色發展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時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8月15日,是“兩山論”提出15周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最為著名的科學論斷之一。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河南倉房村咬定生態脫貧

    ”  在外闖過的李銀生覺得,倉房村缺的不只是條柏油路,更需要一條脫貧路——向重渡村學,讓山里的風景變“錢景”。10多萬元政策資金,再加上貸款和自籌資金,李銀生對自家房屋進行了改造,2015年底開起了鄉村民宿,取名“倉房人家”。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