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9日20: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網青海9月19日電 (吳兆飛)青藏腹地,格曲河畔,4200米海拔,6000畝草場。
時值9月,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鄉格多村的格多草原依舊生機盎然。車行至此,眼界頓開,連綿群山被硬生生“擠”出一大片綠地,牦牛四散,不遠處傳來收割機忙碌的轟鳴聲。
誰能想到,這片絕好的牧場在十多年前曾是毫無生機的黑土灘,植被稀疏,牛羊消瘦。
“能人”黨員帶頭 黑土灘變身綠草原
格多草原生態環境轉變的故事還得從格多村黨支部書記多布旦講起。
多布旦向記者講述黑土灘治理成效。人民網 吳兆飛攝
“之前,周圍的山坡都是裸露的黑土,水土流失嚴重?!?8歲的多布旦比劃著遠處滿眼綠意的山坡說道,“牛羊無草可吃,有些牧民遷到別處,大多數牧民們也只能眼巴巴望著光禿禿的草原勉強度日?!?/p>
從多布旦的回憶中得知,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牧民攜牲畜遷入這里,再加上鼠患對土地的破壞,格多草原的生態承載力逐年下降。最嚴重的時候,該村有1.1萬多公頃草場發生退化。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敢于擔當,一定要把格多草原上的這片‘癩瘡疤’治好”。面對千瘡百孔的草原,多布旦立誓要還高原本來的模樣。
從種草選籽到栽種育苗,從機器使用到器械維修,多布旦親力親為,犁開了自己的一片黑土灘搞起了“試驗田”。2012年他為了籌措資金更是賣掉自家牲畜,在專家指導下,一口氣種下上千畝經過良種選育的高原燕麥草,黑土灘終于吐露新芽,多布旦成功為牧民趟出了一條生態脫貧路。
多布旦播種下的不僅僅是草籽,更為牧民們種下脫貧致富的希望。2016年,他帶領牧民建成格多村飼草種植基地,引導全村188戶603人通過草場入股等形式率先在全鄉開展人工種草實驗,現已擁有草場面積達6000畝。
從2014年至2019年,他和牧民在黑土灘上累計種草達到660多公頃。鼠兔少了,牧草多了,牛羊肥了,多布旦真正成為了“富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的致富領路人。
“十化”黨建引路 牧民端穩“草飯碗”
格多村的牧民們都知道,老支書多布旦幫助自己摘掉了“窮帽子”,“十化”黨建的政策則讓自己端穩了“草飯碗”。
2019年瑪沁縣制定《關于實施“十化”黨建措施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的意見》,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地域化、通俗化、生產化、生活化、精準化、具體化、時代化、實效化轉變。
在具體落實上,瑪沁縣則統籌各方力量在全縣35個行政村成立生產發展、糾紛調解、環境保護、互幫互助、衛生評估、治安聯防、教育督導、精神文化、保障聯絡、聯系協調、效率督導等11個專項工作組。
通過完善村級組織制度、夯實基層戰斗堡壘,并結合群眾專長意愿將牧民納入工作組當中,從而把分散的“社會人”再組織化,極大增強了村黨組織帶領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服務的能力。
格多村的飼草種植基地正是“十化”黨建政策的受益產業之一。
“‘十化’黨建政策極大調動了普通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多布旦在采訪中告訴記者,“單是飼草種植基地就涉及到多個小組。生產發展組為建設出謀劃策、聯系協調組確保各組分工明確、效率督導組檢查措施落實情況。群眾主人翁意識顯著提升,以前是干部做、群眾看,現在群眾是爭著做、比著干?!?/p>
“兩個大學生的生活費不用發愁了,還有一個未成年孩子的日常生活也有了保障?!闭劶帮暡莼貙ψ约旱挠绊?,5口之家的牧民索南西德掰著手指頭告訴記者。
像其他牧民一樣,索南西德將6400元產業扶貧到戶資金全部入股到飼草基地中。今年分紅大會上,他和同村牧民不僅獲得了入股前承諾的640元分紅,還額外獲得4捆共200斤的飼草,這些飼草也為牲畜安全過冬提供不小的幫助。
收割機收割飼草種植基地的黑麥。人民網 吳兆飛攝
2016年至2019年,格多村飼草基地依靠治理黑土灘、種草,實現經濟收入230余萬元,累計分紅45.74萬元。
2019年,格多村黨支部依托格多飼草基地,投入上海援建資金900萬元,高標準推動格多村現代循環產業園建設,以“企業+合作社+牧戶”的形式,積極推廣“草-畜-肥-草”循環生產模式,努力構建“草畜聯動”機制,大力發展牧區現代綠色循環產業。
截至2019年底,全村51戶149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均收入達到1.32萬元,絕對貧困問題得到解決。格多村在“十化”黨建的引領下,真正闖出了一條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脫貧致富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