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2日12: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竹藤是世界重要的非木質森林資源。它們生長迅速、用途廣泛,不僅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在土地退化、氣候變化、塑料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世界性挑戰方面,也提供了重要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1997年,國際竹藤組織由9個國家發起成立,是第一個在中國設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目前,國際竹藤組織有47個成員國,主要由南方發展中國家組成,是“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成員、聯合國大會觀察員。23年來,國際竹藤組織為加快全球竹藤資源開發、促進竹藤產區脫貧減困、繁榮竹藤產品貿易、推動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竹藤產業,向世界各地出口種類繁多的竹制產品。在擔任國際竹藤組織總干事期間,我參觀了中國的竹制品工廠,見到了各類極具創新性的竹制產品:地板、家具、紙張、塑料替代品,甚至竹子做成的風力渦輪機葉片和復合壓力管!
中國竹藤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和企業積極發展和投資竹業,以竹代木,既節省寶貴森林資源、修復土壤,又推動農民就業增收、消除貧困。1981年到2018年,中國竹產業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使許多人脫貧。正是在竹鄉浙江安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貴州赤水是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所在地之一。為了保護遺產地生態環境,當地居民放棄了傳統的采礦或伐木等謀生方式,通過學習和從事竹編工藝增加收入,為“生態脫貧”提供了良好范例。
近年來,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在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同時,以各種方式造福人類。在我看來,這與中國倡導的“生態文明”建設不謀而合,而中國正在這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去年,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中國與新西蘭共同牽頭提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是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的又一力證,國際竹藤組織受邀參展,向人們展示竹藤在綠色可持續生活方式與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竹藤資源在南方國家普遍存在,是南南合作的理想載體,有助于推動相關國家消除貧困、改善環境。在國際竹藤組織的合作機制下,成員國開展密切合作,相隔萬里的哥倫比亞和尼泊爾正在分享關于抗震竹建筑的知識。作為竹藤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中國有很多可供其他國家借鑒的技術和經驗,特別是在竹產業加工領域。在中國的支持下,國際竹藤組織開展各類培訓項目,覆蓋60多個國家,直接受益人數超過5萬。
許多培訓項目在中國本土開展,其他國家從業人員可以近距離觀摩中國竹藤產業發展,從中獲得啟發。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都帶來了巨大挑戰,對全球經濟增長和減貧產生負面影響。重視生態環境,建設一個更加綠色、公平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作者為國際竹藤組織總干事,本報記者尚凱元采訪整理)
6月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35年來,我國探索建立了自然遺產依托自然保護地管理的機制,加強了自然保護的制度建設和管理水平,實現對世界自然遺產、雙遺產的科學保護和有效監管。
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截至目前,已有193個國家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121個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869項、自然遺產213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39項。
光明網訊在中國西南地區,有巍峨高聳的高黎貢山,有舉世聞名的怒江大峽谷,有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自然景觀。”有歌常常就伴有舞,傈僳族人們通過歌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也將原始勞作的生產活動編入自己的舞蹈之中。
2019年7月5日下午,在阿塞拜疆舉辦的第43屆世界自然遺產大會上,委員會審議通過鹽城黃海(申報名稱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為世界自然遺產。
2019年7月5日下午,在阿塞拜疆舉辦的第43屆世界自然遺產大會上,委員會審議通過鹽城黃海(申報名稱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為世界自然遺產。
在蜿蜒的金沙江畔,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的名字叫“感恩連”。他們通過“唱紅歌”、編排小品、舞蹈、快板等文藝節目展現邊疆人民勤勞致富、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正能量。
這是重慶武隆芙蓉洞內美麗的地下溶洞景觀(3月26日攝)。重慶市武隆區的芙蓉洞2007年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地,同時也是中國國家5A級旅游景區,還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洞穴之一。
這是重慶武隆芙蓉洞內美麗的地下溶洞景觀(3月26日攝)。重慶市武隆區的芙蓉洞2007年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地,同時也是中國國家5A級旅游景區,還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洞穴之一。
地處湖南省西北部的張家界市,擁有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和我國首批世界自然遺產。按照國家的《生態扶貧工作方案》,加上當地政策,搬遷后,老彭和鄉親們不僅能繼續吃“旅游飯”,還能領到生活保障金、森林資源補償、集體經濟分紅等5項補貼。
地處湖南省西北部的張家界市,擁有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中國首批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張家界地貌”命名地等多項殊榮。張家界武陵源區天子山社區老屋場組 彭齊云:我就每天就到這里打理,一是打理有收成,再呢,上年紀了,也可以鍛煉身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