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9日13:32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屈曉妍)1000個河南人心里,有1000種“小康范兒”。7月8日,河南人關于小康生活的奮斗和夢想登上諸多“重量級”報紙頭版頭題、新媒體首頁首屏,被“扎堆”點贊。
小康生活到底長啥樣?若央媒也有“熱搜”,那么這天排第一的,一定就是這些“河南答案”。
《人民日報》頭題,是欒川縣潭頭鎮倉房村向綠水青山要“錢景”的生態脫貧樣板。
新華社當天播發稿件,講述確山農民放下鋤頭,打磨琴頭,農家山鄉蝶變“提琴之鄉”的精彩故事。
《新華每日電訊》頭題,是古城開封以水為“線”,用生態廊道穿起一城歷史遺珍。頭版又發報道,是許昌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圈”出市民慢生活、幸福感。
央視《新聞聯播》聚焦鄢陵縣何以讓傳統產業“花繁葉茂”,推動花木產業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頭版,關注老家河南怎樣用美麗鄉村建設讓人刮目相看。
《中國婦女報》頭版,則報道了一群“家門口就業”的信陽“巧媳婦”,如何用勤勞的雙手,把鄉愁化成一片“桃花源”……
7月7日,河南日報策劃推出跨版《河南人的小康生活長啥樣》,被“學習強國”APP推送至全國平臺推薦首頁卡片位,廣受關注,截至7月9日0時,閱讀量近400萬。
近年來,江蘇宜興市始終堅持“生態宜居、生態惠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一條生態宜居、產業興盛的特色發展之路。2012年開始,丁蜀鎮對蓮花蕩區域實施環境整治,拆除圈舍面積近3萬平方米、退漁還河300畝,原本的千畝農田復墾后經過流轉,打造成了生態農場。
白墻青瓦的新居連成一排,寬闊平坦的水泥路戶戶相通,四川省樂山市峨邊縣五渡鎮銅河村山水環繞,綠樹成蔭,桃花觀賞帶貫穿其中,遠遠望去,就像一幅水墨畫。品嘗著勝利的果實,鐘曉說,她喜歡銅河村的山水景色,喜歡銅河人的淳樸善良,喜歡茶馬古道的駝鈴悠揚。
灘地岸邊,一花一草,一木一葉都是風景,黃河生態廊道的幽靜展露無遺。” 貴州日報記者周雅萌,第一次來到鄭州惠濟區登高遠眺黃河,“盡覽了黃河之美、黃河之雄、黃河之奇,這一切都讓我震撼。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國 工人日報-中工網實習生 武江民 閱讀提示 旅游觀正在發生迭代升級,人們不再一味追求觀光景點的密度,而是享受度假慢生活、更重旅游的品質和文化內涵。
老黃介紹說,隨著定海古城旅游的推廣,游客逐年增多,現在每天店里魚丸能銷售100斤左右,銷量比以前增加百分二十。連江定海,是福州連江縣城郊的一個小漁村,位于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閩江口北岸,素稱“閩江北喉”,歷代都是兵家爭奪之地,是明清時期沿海的邊防重鎮。
高效率、高速度、高質量是深圳的代名詞,不過,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深圳還有一番慢生活。深圳這座散發著巨大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城市,正在打造著“多項全能”的民生幸福標桿。
國慶假期過半,大家走出家門,走進鄉野,看金秋十月的大美河山,感受祖國的生態風光。
游客 何旭珍:這里的生態非常好,空氣也很清新,人來到這里也感覺到非常輕松,趁國慶假期來到這里,可以感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這是非常好的。在桃花源景區,在經過防疫健康碼、測量體溫等檢查后,游客可以進入景區,漫步在隱逸古樸山水間,體驗“世外桃源”的隱逸悠遠、寧靜和諧。
河南日報記者高長嶺攝 “咱石門村的軟籽石榴,皮薄色紅,籽粒飽滿口感好,歡迎選購。秋雨淅淅瀝瀝,紅彤彤的石榴顯得更加飽滿鮮亮,像紅燈籠一樣,映照著石門村火紅的生活。
18日清晨,天朗氣清,洛浦“樂道”猶如一條彩色飄帶,沿洛河兩岸延伸。“樂道”實現了交通、行人、綠化、生態的和諧統一,喧囂的都市生活在這里慢了下來,讓市民盡享慢生活的愜意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