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12:19 來源:猛犸新聞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付雨涵
大河湯湯,億萬斯年,平川泱泱,蒼莽無邊。初冬時節,漫步在黃河岸邊,煙波浩淼,秋水長天。昔日奔騰的黃河仿佛也慢下了腳步,享受這“秋收冬藏,天道之大經”的靜謐。
“太壯觀了,第一次看到這么平靜安詳的黃河。”11月17日上午,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60多家主流媒體代表打卡鄭州黃河灘地公園,微雨薄霧里,觀景、看河、漫步林間小道,感受鄭州惠濟沿黃城區高質量發展下的生態之美。
60余融媒體記者 打卡黃河灘地公園
建設中的黃河灘地公園芳容初現,它西起江山路,東到花園口黃河大橋,規劃面積44平方公里,共分為黃河濕地生態修復區、濕地片區、黃河生態農業示范區等14個功能區。
站在觀景臺“黃河客廳”,遠望水落灘出,候鳥翻飛,黃河水靜靜東流,頓感時光荏苒,歲月芳華。按照鄭州惠濟區委“慢行系統先行,節點推進,水系貫通,分區實施”的要求,灘地公園目前主要建設內容為南裹頭、海事廣場、渡口廣場三個觀景點和九縱三橫22條60多公里彩色慢行道路,黃河自然風光一覽無余。
南裹頭目之所及皆是“石”,可登臨遠望漫漫黃河河道,它是1963年破除原花園口樞紐工程攔河壩遺留的一段,長2244米,64年該段經裹護整理,因處于河水南側,故名“南裹頭”;海事觀景點位于惠濟區交通局海事執法辦公區附近,總面積約5公頃,觀景長廊和游客驛站,清一色圓木柱子做支撐,獨具風格,其濕地花園片區滿足了市民親近黃河的心愿,可近距離一飽黃河壯麗風光。渡口廣場為游人提供面向黃河的休憩與觀景空間,微地形的南坡種植成片的色葉樹林,在春夏形成幽秘的林下空間,讓你感受“人在林中走”的愜意。
灘地岸邊,一花一草,一木一葉都是風景,黃河生態廊道的幽靜展露無遺。
“黃河灘區生態之美,壯觀大氣震撼”
鄭州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管委會黃河灘區管理辦主任王向生透露,建設中的鄭州黃河灘地公園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戰略的生態示范園,體現市委“北靜”城市功能定位的重點民生工程。黃河灘地公園全部建成后,市民們可在這里休閑觀光、農業采摘、林間漫步、親子研學等,享受鄭州“后花園”的慢生活。
來訪的60余主流融媒體采訪團,過半記者第一次見到鄭州段的黃河,“壯觀,大氣,就像中原兒女的性格。”來自四川的封面新聞記者樊曉鑫感慨道,四川的黃河是上游源地,跟鄭州的黃河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場景,“黃河中下游泥沙淤積嚴重,河南在生態治理中,很有魄力,也卓有成效。”
徜徉在棧道上,腳下是緩緩東流的黃河,工人日報記者葛慧君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黃河,“我雖然生在黃河流域,但觸手可摸黃河水還是第一次體驗,現在有了一個能進入、休憩、觀賞的黃河公園,很幸福。”
第一次來到黃河灘地,羊城晚報記者謝文欣鑫被這里的生態之美所震撼,“我了解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起步區方案,沒想到鄭州、惠濟區的規劃做得如此科學嚴謹、高質務實,生態保護得如此好,把黃河灘地規劃好、保護好、利用好,是經濟賬,是生態賬,是民生賬,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貴州日報記者周雅萌,第一次來到鄭州惠濟區登高遠眺黃河,“盡覽了黃河之美、黃河之雄、黃河之奇,這一切都讓我震撼。”
?11月28日上午,鄭州黃河灘區公園迎來了一百多名河南籍媒體人的拜訪。初冬薄霧中的美景 ,讓來自全球各地的河南媒體老鄉贊不絕口。
11月27日下午,河南形象全球化傳播暨“這就是河南”主題活動開幕式在鄭州舉行。開幕式結束后,“這就是河南”鄭州行將組織探訪黃河灘地公園、商城遺址等地標,參觀宋畫主題展和建業電影小鎮。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是黃河鄭州段生態保護的核心區,展示黃河自然景觀、生態保護、文化特色和高質量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黃河灘地公園近期投資約13.5億元,重點建設慢行系統骨架、黃河灘地保護核心區生態修復、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和黃河生態農業示范區。
站在陜西省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萬畝冬棗產業園的觀景樓上,只見逾萬畝冬棗大棚連天接地。從擺脫貧困到共同富裕,在大荔縣安仁鎮黨委書記閆金平看來,壯大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是小坡村兩委會的新征程。
(河南日報記者 李錚/文 董亮/圖) 6月18日上午,省委書記王國生在鄭州調研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工作。在經開區富泰華精密電子有限公司,王國生查看企業經營狀況,了解出口貿易情況,指出要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6月18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在鄭州調研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工作。黃河灘地公園是黃河鄭州段生態保護核心示范區起步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河灘地公園是黃河鄭州段生態保護核心示范區起步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王國生主持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等工作 堵塞漏洞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 擔當作為牢牢把握應對風險主動權
2020年6月14日,在河南省孟津縣會盟鎮黃河灘區的萬畝優質水稻種植示范基地內,農民正搶抓農時移栽水稻秧苗。據了解,該鎮利用黃河灘地的地理優勢,引黃河水灌溉,大力發展種植優質水稻近1.3萬畝,并通過水稻優品推廣、病蟲害防治指導等方式,持續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