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9日12:45 來源:新華社
通訊:財富快車 友誼橋梁——記中歐班列開進烏克蘭
新華社記者 李東旭
6日上午,烏克蘭首都基輔市利斯基貨運站熱鬧非凡,站臺上人們翹首以待。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列懸掛著漢烏雙語“武漢-基輔國際友城班列”紅色標牌的中歐班列緩緩駛進車站。
“武漢-基輔”中歐班列6月16日從武漢出發,裝載著武漢及周邊地區生產的化工原料、農業機械設備、鋁邊框、注射器、背包等,裝載總量為43個集裝箱。
前來參加接車儀式的中國駐烏克蘭大使范先榮說,“武漢-基輔”中歐班列的開行,標志著“一帶一路”建設在貿易暢通方面在歐洲方向取得新的發展。中烏“一帶一路”合作將更加緊密,烏克蘭作為歐亞物流中心樞紐地位優勢將得到更好發揮,中烏經貿合作將更加快捷便利,兩國人民將由此獲得更多實惠。
范先榮說,今年是武漢與基輔結為友好城市30周年,這一國際友城班列,跨越千山萬水,滿載的不僅僅是烏克蘭應對新冠疫情和恢復經濟所需要的物資,還有兩國人民在艱難時刻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誼。
2018年,第六屆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在武漢舉辦。在這次會議上,烏克蘭國家鐵路總公司提出希望開通武漢至基輔的鐵路貨運班列。為實現這一目標,中烏兩國的鐵路工程人員和管理者準備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
作為這一項目的親歷者,基輔利斯基貨運中心副總經理亞歷山德拉·波利休卡感觸頗深。
波利休卡的家距離利斯基貨運站只有5分鐘車程。為確保中歐班列順利開通,在過去半年里,他和他的中國同事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周末待在車站里討論班列運行細節。就在幾天前,波利休卡還指揮工人們將車站前的老路進行維修翻新。
波利休卡在利斯基貨運中心工作了20多年,從一名普通員工到管理者,他從沒想到有一天從中國開來的貨運班列會直達基輔。他說,自己從未去過中國,班列通了,他一定要去一趟中國,去看看北京,看看武漢。
談到中歐班列的便捷可靠,波利休卡說,目前從中國到烏克蘭的大多數集裝箱都是通過海運,交貨時間要45天左右。而武漢至基輔的中歐班列只需要15天左右,交貨速度大大提高。
波利休卡介紹,班列在運行初期每周開行一班,今后會逐漸增加到每周兩班、四班。他說,烏克蘭擁有優質的木材、豐富的礦產和農業資源,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產品都將通過中歐班列輸往中國;同時,中國的電子產品、高端儀器、農業設備、醫療物資也將陸續運抵烏克蘭。
在接車儀式上,烏克蘭基礎設施部部長克雷克利難抑激動。他說,烏克蘭以往都是作為中國和歐洲貨運班列的中轉站,而今天第一次成為中歐班列的終點站,從此擁有了從中國定期開來的直達貨運班列。
對于未來中歐班列在烏克蘭的發展前景,烏克蘭國家鐵路總公司代理董事長尤里克認為,隨著貨運量增加,將來烏克蘭其他一些主要城市也有望開行直達班列。
烏克蘭中國問題專家奧莉加·德羅博丘克說,烏克蘭搭乘中歐班列的快車將在聯通歐亞貿易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中國的技術和資金也將隨中歐班列的開通,陸續進入烏克蘭,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新華社基輔7月7日電
受航運、空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中歐班列迎來外運高峰。今年7月份以來,“義新歐”中歐班列實現了單日最高進箱量329車、單日最高發運量6列、單月開行量超過110列的成績。
受航運、空運供不應求以及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中歐班列迎來外運高峰。今年7月份以來,“義新歐”中歐班列實現了單日最高進箱量329車、單日最高發運量6列、單月開行量超過110列的成績。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集裝箱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98.3%。” 10月,搭載著82臺奧迪汽車的首列中歐班列“奧迪整車進口班列”,從德國不來梅哈芬港順利抵達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新筑車站。
由荷蘭普羅梅地亞集團主辦的歐洲絲綢之路峰會日前在線舉行。面對疫情挑戰,中歐班列成為中歐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了重要支撐。荷蘭GVT物流集團總經理羅蘭德·弗布拉克說,中歐班列成都—蒂爾堡線路自2016年正式開通以來,班列次數不斷增加。
28日,中國南寧到越南河內集裝箱跨境班列迎來開通運營3周年。當天下午15時,滿載各類日用品的中越跨境列車緩緩從憑祥火車站開出,去往越南河內,這是今年開行的第141列跨境集裝箱班列,中越跨境集裝箱班列運輸同比去年增長83%。
11月28日,西北地區規模最大,可滿足陜西地區70%的中藥材倉儲需求的關中中藥材物流基地正式運營。為了“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陜西在陜南、陜北、關中建設三個中藥材物流基地,同時建成15個道地藥材種植及初加工基地,形成產地加工,質量檢測、運輸配送、全程可追溯的全國中藥材物流生產基地。
?上千噸郵件有了新通道,每周二和周五,來自全國各地的國際郵包,搭乘著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重慶團結村站出發。它們將在約10天后抵達立陶宛維爾紐斯,再分撥至西班牙、法國等30多個歐洲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海運、空運受阻,中歐班列成為國際郵件應急疏運新通道,在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方面,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這是10月24日在巴基斯坦拉合爾拍攝的調試中的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從吸引投資的大國到對外投資的大國,從出口大國到進口大國,從“市場換技術”到實現自主創新……一系列發展變化有力助推中國對“一帶一路”投資的增長。
來自陜西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中歐班列“長安號”今年共開行3167列,是去年同期的1.8倍。目前,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綜合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已連續11個月蟬聯中歐班列質量評價指標全國第一。
“十三五”期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從總體布局的“大寫意”,步入精謹細膩的“工筆畫”階段。 截至目前,中國已同138個國家和31個國際組織簽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開展了超過2000個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