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4日09:31 來源:新華社新媒體
俯瞰楊嶺村,群山綠樹環抱中,屋舍儼然,村道整理,村子秀麗多姿。(新華社記者 謝建雯攝)
新華社銀川6月23日電(記者謝建雯、盧鷹)盛夏時節,郁郁蔥蔥的六盤山深處,“老馬茶館”里又飄出了甜甜的八寶茶香。古色古香的茶架、現代感十足的玻璃墻、農味十足的玉米和辣椒串……走進茶館,一股“混搭風”撲面而來。
“沒想到山里還有這么個茶館,真是意外。” 一位福建姑娘和同伴邊說,邊拿起手機自拍合影。一旁的同伴也感嘆道:“茶很甜,風景好,天也涼快。要是整個夏天都在這里避暑,簡直太幸福了。”
63歲的茶館主人老馬熟練地配茶、沏茶,看遠方客人嘬茶聊天。就在兩天前,他還接待了一個甘肅旅游團。“天熱了,茶館的游客也多了。”他笑著說。
老馬叫馬克俊,家住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這里地處六盤山腹地的峽谷地帶,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在大山根里開茶館是個新鮮事。
老馬(左)為游客沏茶。(新華社記者 謝建雯攝)
其實就在幾年前,老馬還是村里的貧困戶,和老伴靠種地、養牛過活。那時村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洼路,產業、技術、資金等要素的匱乏曾桎梏著這里的發展。
變化始于2014年。精準扶貧以來,老馬在政策扶持下買了牛,擴建了牛棚。隨著村里建成集中養殖園區,老馬將幾頭牛托管給園區養殖,每年有900多元保底分紅。
空牛棚做什么?當了一輩子農民的老馬在一次福建產業觀摩行中,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開茶館。“好日子哪能睡著等,我想著八寶茶健康養生,是我們寧夏的好東西,行不行總要試試。”他說。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是脫貧的根本之策。近年來,楊嶺村建立養殖園區、打造花田花海、開辦農家樂……夏日登高遠望,群山綠樹掩映下,屋舍儼然、村道整潔。村子換了新顏,游客多了,“老馬茶館”生意也旺了。
“以前村里的人想出去,現在外面的人想進來。遠處的人到我這歇一歇腳,喝點熱茶,我也搞點收入,兩全其美。” 老馬說,去年茶館凈賺5000多元,今年他增加了茶葉種類,還學了新配方,希望游客能喜歡家鄉的八寶茶。
老馬茶館里,幾位外地游客前來品嘗八寶茶。(新華社記者 謝建雯攝)
如今,楊嶺村已逐步找到了產業脫貧的路子,初步形成草畜、旅游、養蜂等特色產業。據楊嶺村黨支部書記張顧杰介紹,2019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破萬元。
據了解,村里去年還舉辦了首屆山花旅游節,10天內游客突破10萬人次,旅游產業綜合收入300余萬元。
與此同時,老馬也辦起農家樂,新建幾間房,裝好洗澡間后就能接待游客。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老馬茶館”幾乎空著。但隨著疫情好轉,游客增多,老馬的干勁又上來了,他準備為茶館再多加幾張桌子。
楊嶺村村史館里有一面照片墻,記錄著村民的幸福瞬間。“這是我們的‘笑臉墻’,日子過好了,你看大家笑得多開心。”馬克俊露出兩排大牙,笑得和照片上一樣開懷。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平均海拔2000多米,雖說生態好,但是人多地少,不少百姓生活長期處在貧困線以下。康樂縣養牛歷史悠久,家住康樂縣胭脂鎮馬集村的馬麻乃,就是販牛的,別人都喊他老馬。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時強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
“春節前我店里囤了200多萬的貨,大部分是電腦,所有的錢都砸進去了,當時收到商場延遲復工的通知,真是愁壞了,沒想到后來來了個大反轉。疫情突發,就在所有的實體店老板還在為店里的生意焦頭爛額時,剛過完春節20天,李文巖年前囤的價值200多萬的數碼產品已經被搶購一空。
河東棚戶區是河南省目前在建建筑面積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430萬平方米,規劃建設樓棟495棟,建成后可安置村民約15萬人。4月18日,記者來到航空港實驗區河東第八棚戶區二號地塊建設現場,只見14棟高層住宅布局合理,道路兩側銀杏聳立、草坪翠綠。
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到國家醫療保障局,從退役軍人事務部到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多位新部門負責人在“部長通道”亮相,直面關切、現場應答。目睹“通道”采訪的熱烈場景,乍得通訊和出版社記者納金加爾感慨:中國兩會互動氣氛濃厚,同時井然有序。
” 上午9點不到,重慶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一樓的“老馬工作室”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老馬”叫馬善祥,觀音橋街道首席調解員。” 去年一年,老馬接待群眾600多人次,有家長里短,有鄰里矛盾,也有基層治理中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