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3日16:40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喬雪峰) 23日上午,北斗三號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也就是第55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北斗全球星座的部署圓滿完成。
對此,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行業北斗系統應用工作,逐步推動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行業的全面、深入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出臺專項規劃。交通運輸部印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對行業北斗系統應用作出中長期部署,并把北斗系統應用擴展到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綜合交通運輸領域。
二是積極推廣應用。目前,全國已有超過66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5.1萬輛郵政快遞運輸車輛、1356艘部系統公務船舶、8600座水上助導航設施、109座沿海地基增強站、300架通用航空器應用了北斗系統。在首架運輸航空器上也安裝使用了北斗系統,實現零的突破。
三是持續推動國際化應用。在國際海事組織框架下,成功推動北斗系統納入全球衛星搜救系統。持續開展北斗短報文服務系統加入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GMDSS)工作。推進中俄北斗-格洛納斯國際道路運輸應用。同時,我們持續推動北斗系統進入國際民航組織等相關國際組織和國際標準體系,促進北斗系統的國際化應用。
孫文劍指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認真謀劃行業北斗系統應用工作,實現行業發展與北斗建設“同頻共振”,為交通運輸行業用戶提供更加廣泛、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定位導航服務,讓北斗系統為交通強國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楊長風:通俗地講,北斗衛星導航的原理是基于三球交匯原理,通過測量3顆以上導航衛星與用戶接收機的距離,解算用戶的三維位置坐標。
21世紀的中國,無論在城市、田野、海洋或是雪山之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歷經30多年的探索實踐,三代北斗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介紹,大概有698.61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已經安裝使用北斗系統,占運營車輛的96%。吳春耕指出,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進北斗運營工作不斷走向深入,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
” 基于北斗2號、北斗3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新發布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北斗定位2.0版)能夠實現秒級定位、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裝配車載天線時精度可達到亞米級),而1.2米的高精度意味著車道級定位得以實現。” 2018年,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及其在交通領域的重大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其中包括網絡輔助快速首次定位技術的攻關。
據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介紹,京沈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斗慣導小車”在京沈高鐵的成功應用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鐵路建設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從打開地圖導航,到外賣點餐,再到車庫里停車,現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在未來北斗新的導航系統上,在LEO軌道上,實行導航通信深度融合,并服務遙感的方針,達到全球物聯網和數字地球的目標。
在湖北武漢召開的中國北斗應用大會以“推進北斗應用、壯大新興產業”為主題,來自衛星、產業應用等領域的專家就北斗應用和未來發展進行共同討論。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 于賢成:隨著北斗三號系統開通并提供全球服務,未來10年是我國北斗產業發展輝煌的10年,黃金的10年。
“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是中國科技進步的縮影。阿克佛拉特表示,土中兩國在疫情防控、治療及疫苗研發等環節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是中國科技進步的縮影。阿克佛拉特表示,土中兩國在疫情防控、治療及疫苗研發等環節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單車上的智能鎖能夠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哈啰大數據中心每天會從路面單車收到數億次車輛定位信息。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公共安全……北斗系統的行業應用早已如火如荼,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